林欣諭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一開始沒想過整個製作是怎樣龐大的,想到舞台組只上單純想學這方面的東西,從一開始忠孝堂的試演到最後的慶功宴,我們可以算是完全參與了後半段,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換景,其實也是最無聊的工作。
學姊一直對我們都很客氣,常常我們也比較早解call,我一直覺得最可惜的地方也是沒能參與幫忙製作舞台、修補舞台的部分,可能學長姐也怕我們不會我敢讓我們作,尤其是這次的舞台這麼龐大華麗,心裡也很想知道使怎麼作成的。
試演和真正進館差距超大,忠孝堂畢竟不是專業練習的地方,也是這時候我才知道燈光很偉大厲害,因為在進館前你只能靠經驗、靠想像,兩三場的試演,燈光組都只能在旁邊一桌討論,好像無法實際作甚麼,音效在忠孝堂也是很不OK,回聲很大根本聽不太清楚演員再說甚麼,所以第一次《如果還有明天》印象很差是因為聽不太清楚情節不順,舞台組的動線也和盡管後差很多,本來因為舞台太大沒有空間放大道具要放在觀眾席兩邊,所以試演的時候也是放在觀眾席兩旁,因為沒有劇場燈所以燈暗燈亮也都是舞監用講的,沒有試過在燈較暗的時候擺放,也不確定看不看得到馬克。
進館之後我覺得大家都變得很嚴肅、專業,換景的動線、空間改變,幾乎和試演時不一樣,但我覺得飾演最大的功用是讓我們熟悉這部劇的節奏,清楚自己在劇場中的位置,第一次完完全全幾乎參與整個戲的製作,從早到晚在劇場裡,不能讓一點外面的光露進來,就好像真的沒有明天(明亮的天空)一樣,究我們的工作單純簡單,但是不知不覺得在耗體力,在冷冷的後台裡,每每工作到一個段落就很餓很期待吃飯,在劇場裡真的就是工作→吃飯→休息→工作→吃飯→休息,我們在做的事是他們已經修飾後的結晶,沒有歷經前期的規劃,其實不會很了解或覺得這些事情有什麼。
進館後最大的收穫當然是觀察,記得誰是誰、誰負責什麼事,分工明確,大家也都很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組長也不是十項全能,所以常常也要組員們的提醒,大家各有各的辛苦處。舞台組演出就是兩邊後台跑,等燈暗換景,互相幫忙拉幕,把音量放到最低,記得學姐說每次穿越後台的時候都很生氣,常常看到服化或不用上場的演員在休息、滑手機,我們卻一直都在Stand By;服化組最厲害的就是快換,歌隊常常扮演不同角色,在短時間內要快換衣服,有一次穿越後台的時候就被趕著說快走、靠旁邊,因為演員馬上就要經過快換了,所以這次服化也是很多人力;燈光組在進館後才把燈變出來,每一刻的練習都可能再改燈的位置,兩顆Follow燈在音控旁邊控制,看起來真的很專業、很厲害;音效組在控台控制的樣子也是很帥,在舞台上發生的任何事都要靈機應變;演員們每天變成角色,改變個性、改變語氣,努力練習的樣子也都散發著光芒;行政組在外頭打拼,顧好整齣戲的門面和許多眉眉角角,總是容易被遺忘的有點哀傷;最辛苦的舞監,在上有老師在下要看管其他所有人,大家看著都說他瘦了很多,總是像夾心餅在中間講話為難,要作的卻最多。
彩排演出前我們的工作就是Set好大道具,餵螢光馬克,雖然它很快就不亮了,不過是給我們暗場看很重要的提示,也因此知道劇場必備手電筒,雖然學長說可以接收飛航手機替代,但其實手機反而不方便帶在身上。最無聊的時候是觀眾入場到演出開始的半小時間,因為我們換第二個景前大家都Stand By在左舞台,小小的空間塞所有舞台組的人加上大道具,外面是女廁不能進出會被觀眾看見,所以我們就在那暗暗的地方等了半小時後開場到換景。
每次來當實習學習的時候都看了很多次的戲,從彩排到正式演出,自以為是的評論在心裡,總是再看一次再發現更多細節,再去思考怎樣做會更好,不過也因為生為演出的一部份,所以無法以觀眾的視角看表演,很想當一次觀眾,看看在舞台上打著光的舞台、生動表情的演員、歌聲偕音樂繞耳著。
休息時間時大家會躺在觀眾席小憩,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這景象特別美,這樣講有些矯情,但是能夠生活在劇場中好棒、很嚮往,會想留在劇場的人都是被這樣的魅力所著迷,像是馨瑩姊說他會從舞者改作燈光就是太愛劇場,離不開這個舞台,她說:「這一行,你有心就留得下來。」,所以她從在舞台上發光發熱到照亮別人,但我始終覺得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有散發光芒的魅力,很專業、很認真、同樣的同心協力,讓我也在燃燒的感覺,真的很想也成為這些人。
這學期竭盡所能的去與劇場接觸,雖然能力不足,都是做很基本的事,也有人問我說為甚麼要一直實習當志工,除了能再經歷多列一條外,最重要的還是我始終覺得愛是行動,我很喜歡劇場,我不會把每次的實習當作是在付出或是再當志工,像老師常常說的,藝術本來就很難談甚麼利益交換,況且我什麼都不會這才是我缺乏該去收穫的地方,有些人總是嘴上說著資源少,長大的意思是對自己負責、認清自己,常常是這樣轉念的想法讓我撐過每個爆肝的夜晚,所以我還在觀察、還在尋找在劇場中適合我的位子、還再慢慢地學習。
中場後的拆台及隔天的最後拆台我都有去參與,因為是直接跟老師說,所以並不知道只有我一個人報名,也剛好因為早上是空堂,這學期總共參與過三次拆台,完全是不一樣的過程,因為舞台不一樣當然拆台的過程也很不一樣,雖然都在原生劇場。其實當初有些害怕來舞台組的唯一原因是我力氣其實不大,但是同學說反正不管怎樣都是一個弱腳,不要怕被罵,真的多給我了一份勇氣。雖然拆台完全就是勞力付出、聽人指使,但卻是大家不分組最團結的時候,看到所有人一起早起來拆台,這是在外面劇團看不到的感動,不過那天早上太陽真的很大,噴汗到不行,還好我下午有課先走,不然真的很怕自己中暑。
學長說其實沒讓我們真的學到什麼實作,這也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因為這次舞台很大、有水,所以也很想參與搭建製作舞台的過程,不過小缺點是舞台雖然每但根據情沒什麼關聯及功用,也很想學一些修補舞台得技能與知識,若是能在更早加入舞台組就好了,不過能有這次的經驗也很難得,婉蓉老師堅持讓舞台和服化一起謝幕,也讓我第一次能夠正式的在舞台上看見觀眾,在舞台上、在劇場上真的會有一股幸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