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與態度

發佈日期:2015-04-01

李宜家

人文與社會學院

英語學系

在第二堂課(向孔子學領導)上,錢姿霖老師向我們分享了十個關於論語中修身與態度的節錄,其中令我印象深刻且有深刻體悟的便是『與智慧人同行』及『與人溝通常犯的三種錯誤』。

        在第一章『與智慧人同行』,人的本性中都有善惡,是後天的環境與學習,讓人們有所不同。老師用周處除三害的故事舉例:一開始周處是個令村民聞風喪膽、敢怒不敢言的地痞惡霸,直到他某天幡然悔改,潛心向當代大師陸雲求學,重新做人,成了為生靈塗炭謀福的父母官。若沒有陸雲的傾囊相授,周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藉由向老師求學,了解自己的不足並更深入地去探討學問,最終悟出的大道不僅是造福百姓,也是自己經過洗禮的人生淬鍊。

        在第七章『與人溝通常犯的三種錯誤』,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與人談話不能只想到自己,要用心傾聽,觀察對方的神色與態度,給予適時的回應。這點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其實很多事情若能好好溝通,必都能圓滿解決。但溝通的時候,我們常只顧著自說自話,而忽略了別人的聲音。溫斯頓‧邱吉爾也曾說過「人不僅需要勇氣站起來說話,也需要勇氣坐下來傾聽。」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進行的語言交易。每個人所領悟的道理、所創造的意義都值得欣賞分享。透過錢姿霖老師的分享與導讀,讓我又見識到論語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