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

發佈日期:2015-03-25

李宜家

人文與社會學院

英語學系

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其最重要的核心便是教師。

凡古今中外都及崇敬萬世師表─孔子。讚揚他對儒家思想的貢獻,甚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但是我們對這位至聖先師的認知到底有多少呢? 他的偉大如何禁得起大時代的沖刷、如何能在歷史巔峰歷久不衰?

孔子是位傑出的教育家 、思想家、政治家,更是位品德高上的知識份子。他周遊列國,宣揚自己的理想抱負。雖然次次碰壁、次次被拒,但先師仍不輕易放過每一個機會,心心念念地想方設法:該如何施展抱負、將其發揚光大。哪怕在陳菜絕糧的困頓中,他的心從未離開過志向,無論何時都不放棄志向。我們或許會感到困惑:為何孔老夫子能夠始終如一、堅忍不拔?其來有自。孔 子 年 輕 時 就 立 志 : 「 吾 十 有 五 , 而 志 於 學 」 ( 〈 為 政 〉 )。其實在孔子立志求學前,他的老師為了測試他求學的決心,屢屢推辭,孔子和他的母親在門外苦苦等候,仍不得見面拜師。途中,孔子的朋友邀他一起去掙乾肉,本想同朋友前去,但孔子望了望生病的母親,仍決定留下來繼續等候。他也曾勸母親先回去休息,表明「在老師答應收他為徒之前,他會一直在門口等候。」他的母親默默不語,孔子又改口「在能求得學問前,他不會離去。」老師被他的誠心打動,帶至學堂前立誓:無論在如何的困境下,即便事態危及家人,皆須以求學為首要,才願意傾囊相授。因為在當代,平民不能習。孔子理解求學不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他格外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

了解孔子積極的求學態度後,覺得現代應該多向孔子看齊,他認真的求學態度,不僅將他的人生帶到了另一個高度,更深深影響千秋萬代,樹立了萬世師表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