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團體-暑假

發佈日期:2025-08-28

林宗甫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在課業與自學的過程裡,助學金所帶來的支持,並不是一種立即且巨大的推力,而更像是一種間接的保障。它讓我可以在經濟壓力略微減輕的情況下,選擇花更多時間思考與投入自己認為值得的事物。例如,在課堂外的讀書會與討論中,我嘗試練習如何使對話能在理性與溫暖之間取得平衡,學會細微而技巧性地引導討論,讓彼此的觀點能被聽見,並在相互鼓勵中推進。這些練習其實需要時間與心力的積累,如果僅僅被課業與生活瑣事追趕,便難以細緻地調整與反思。助學金在這裡的幫助,就是提供了一點額外的餘裕,讓我能專心於過程,而不至於被焦慮干擾。
 
此外,在參與專案計畫時,我也學會了行政統籌與進度管理。從日程提醒到期末成果彙整、報告設計,這些環節往往決定了一個計畫能否順利推進。這段經驗讓我意識到,學習並不只是書本與課堂的吸收,而是實際管理一個計畫的能力。雖然助學金並不直接提供這些訓練,但它在背後支持了我能更安心地嘗試承擔責任,從而把學到的知識延伸到實際操作,並在過程中培養職涯所需的軟實力。
 
在閱讀與討論的過程中,我也深刻觸及到社會文化的壓迫經驗,例如「胖」作為一種文化標籤所帶來的隱性壓迫。透過書籍與交流,我逐漸理解這不只是個人身材的問題,而是一種社會規範如何滲入日常,影響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能夠有餘裕去閱讀這些議題,讓我開始訓練自己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現象,也意識到未來在助人專業中,理解這類文化脈絡的敏感度至關重要。這部分的收穫,與助學金的支持之間,或許並不是直接的因果,但卻因為資源的存在,我得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持續拓展視野。
 
整體來說,這筆助學金並非改變我學習路徑的決定性因素,而是一種讓我得以放慢腳步、專心投入的條件支持。它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讓我能將時間與精力投注在課業之外的自學實踐,以及在計畫管理、社會議題反思等方面的累積。對我而言,這是一種相對溫和但持續的幫助,不是壓倒性的推動,而是逐漸內化的養分。
 
在未來的職涯規劃中,我希望能延續這樣的自學姿態:不依賴外在資源來定義自己,而是把每一次得到的支持,轉化為實質的能力與眼界。助學金的幫助有限,但它讓我更確信,唯有持續的反思與投入,才能真正形成屬於自己的專業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