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祺浚
理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這學期參加了 SEMI 讀書會,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蠻特別的經驗。半導體物理這門課一直讓我覺得很吃力,內容很多又抽象,而且每次上課都覺得有聽沒有懂,壓力真的不小。加上這科又是研究所常考的重點,讓我更有危機感。後來和幾個同樣有這種感覺的同學討論後,我們決定組一個讀書會,想說至少可以一起面對,總比一個人死背來得有效。
我們取名叫 SEMI 讀書會,除了呼應「半導體」的主題,也有點玩笑成分,希望教授不要把我們打不及格。一開始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希望能搞懂上課的內容、補強觀念,期末不要爆炸。但越做越覺得,其實這個讀書會不只是為了成績,還讓我在學習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
我們的集會內容有時候是討論課本章節,有時候是看原文書,甚至會一起準備研究所的考古題。印象深刻的是我們針對二極體與電晶體進行的實作活動。我們實際前往電子材料行採買鍺、矽、砷化鎵、氮化鎵等元件,並進行 I-V 特性量測,進一步比較各種材料的導通電壓與導通行為。我們也量測了肖特基、齊納、BJT、MOSFET 的電壓與電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操作儀器、記錄數據、判斷異常值,並把實驗結果與理論公式進行比對。像是總電壓比獨立電壓源加總值還低這樣的情形,雖然一開始讓我困惑,但後來透過查資料與討論才理解是接觸電阻與負載影響所導致。這樣的過程,正是知識從課本走入現實的關鍵轉折,雖然只是個小小的現象,但也讓我真的感受到理論和實作之間還是有落差的,要親自動手才能懂。。
讀書會最讓我珍惜的,是那種「大家一起努力」的氛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有的人數學推導很強,有的人會找原文資料,有的人講解很清楚。每次有人講一段,其他人會補充或提問,那種互相學習的感覺很棒。有時候也會比較一下系排、成績、研究所方向,雖然有點壓力,但也覺得很有動力,至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說實話,一開始我只是想保住學分,但做到後面,我開始會主動找資料、提前準備討論內容,甚至會在討論完後回家再複習一次。這樣的轉變,連我自己都有點意外。我從以前那種被動學習的狀態,慢慢轉變成比較主動、有方向的方式去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SEMI 讀書會不單單只是一個讀書會,更像是一個讓我改變學習態度、找回信心的地方。希望未來我們還能繼續運作,甚至讓學弟妹也能接續這個模式,一起在半導體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