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聖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這學期我擔任教師資格考試自學團體的召集人,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起準備這場關鍵的考試。回顧整個讀書會的歷程,我深刻體會到「團體學習」的力量,也更加明白成為一位教師,不只是考試成績的體現,更是一場關於專業、責任與使命的修煉。作為召集人,從籌備初期就感受到不小的壓力。不僅要安排每週的會議時間、訂定主題與進度,還需要與每位成員溝通分工與討論方式。但也因為這樣,我更珍惜每一次聚會的學習時光,也更投入在教檢各科的內容整理與架構規劃。每次的會前簡報、重點彙整、討論帶領,不只是準備教材,更像是在為未來站上講臺的自己做預演。我們的讀書會採取主題式進行,每週聚焦一個教檢領域,包括「教學理念與實務」、「學習者發展與輔導」、「課程與教學」、「數學教材教法」、「國語教材教法」以及「考古題演練」等,最後再進行一次全面的衝刺回顧。每一次的討論,我們不僅分享自己理解的重點,更嘗試提出模擬題目、進行口頭作答練習,互相給予回饋,模擬真實考場的壓力與思考節奏。作為召集人,我最開心的是看到成員們越來越主動投入,不只是被動接受資訊,而是主動找資料、分享筆記、整理答題架構,甚至幫忙補位主持討論。每一場讀書會都像是一個小型的教學工作坊,我們一起演練解題邏輯,一起分析試題趨勢,也一起抱怨自己的卡點與困難。在這樣的互助過程中,我不再感到孤單,也更有信心應對挑戰。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專業的多面向——教學不只是上課與講解,更是對學習者發展的理解、對課程設計的思考、對評量方式的掌握。而在這個讀書會裡,我也學習到如何在團體中溝通、協調、傾聽與領導,這些軟實力,是書本與考題以外,卻同樣珍貴的收穫。除了學科知識與技巧,我最感動的是同學之間的情誼與支持。當有人情緒低落、對考試感到焦慮時,總會有人主動鼓勵;當有人準備不及、進度落後時,也有人幫忙補課與說明。這樣的學習氛圍,讓我深刻理解「教學相長」的真正意義。每個人都是學習者,也是分享者,我們不是彼此的競爭對手,而是並肩作戰的夥伴。隨著學期接近尾聲,我們的讀書會也來到最後一場衝刺回顧。那天大家一起回顧整學期的進度與筆記,也分享自己的學習策略與備考心情。儘管考試仍有未知數,但我們都知道,這段努力的旅程,早已為未來的教育之路奠定了穩固的基礎。身為召集人,我對這次讀書會的成果感到非常驕傲。這不只是一次考試的準備,更是一場教師專業養成的深度對話。我也更確定,自己選擇成為教師,是一條值得付出與堅持的道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順利通過教檢,更希望我們未來都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