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心得(5月)

發佈日期:2025-05-20

陳俊達

理工學院

應用數學系

從期中考前到期末考後,我參與了多項補救教學的相關工作,包含期中考與期末考前的問題解答、考後的試題講解與檢討,現場輔導學生釐清觀念,以及為無法實體到場的學生提供線上問答服務,在期中考與期末考前,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同學解答練習題與過去考古題上的疑問,這段時間通常是學生最焦慮也最密集接觸課程內容的時候,我會先自己預習學生常見的問題題型與概念,確保我能準確且清楚地講解每一題的邏輯與步驟。在現場輔導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背公式」的階段,對於為什麼這樣計算、為什麼要這樣設條件並不清楚例如,學生不理解為甚麼比值審斂法在極限等於一的時候是無法判斷,又或者在定積分應用題中,學生經常不知道怎麼正確設定積分區間與被積分函數,那這種時候我會陪著他一步步畫圖、列式、驗算,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花時間,但能夠真正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只是「怎麼做」除了考前的輔導,我也負責了期中考與期末考之後的考題講解與檢討這個部分非常重要,因為它能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考完就把錯誤忘記在檢討過程中,我也會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自己在考試中卡住的地方,一起討論是否是觀念不清、計算粗心,或是題目閱讀理解的問題,也因此發現很多學生在錯誤出現後常常不知道錯在哪裡,這時候補救教學就變得非常關鍵與其直接指出哪一行錯,我更傾向引導學生一步步回顧自己的思路,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點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更有效,也能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與解題能力,另外考慮到部分學生因課業或其他事務無法到場參加實體補救,我也特別設置了線上問答的管道,透過即時訊息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匿名或直接將問題提出。我會在空閒時間再一一去做回覆,我認為有這個管道可以幫助其他無法到班的學生也能夠理解問題並解決,而最基本的現場輔導工作中,我更能與學生有直接的互動與溝通我會觀察每位學生對題目的反應,適時給予提示或延伸說明我會陪著他們一起思考題目的意義與解法有時候,一道題目要講三次、四次,他們才能真正理解,不過我看到他們最後露出「原來是這樣啊!」的表情,那種成就感是任何成績都無法取代的此外,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更多耐心與同理心並不是每位學生都學得快、聽得懂,有些學生甚至會因為壓力與挫折而不敢發問,因此試著用鼓勵的語氣與方式引導他們說出疑問,讓他們知道補救教學不是補考學生才需要的「補課」,而是一個給予幫助與強化的機會,因為我自己過去學習微積分的時候也曾經感到困難與挫折,所以這樣的經歷讓我更能理解學生的需求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