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次的比賽,我提出了「我『AI』木『公』爺爺」這個計畫,這是一個融合科技與傳統技藝的跨世代學習活動。這個想法是來自於我的爺爺,還記得每次在家時,他都會想詢問我一些資訊使用上的問題。爺爺有著很厲害的木工技術,以前在練武術時的兵器皆是他刨製以及修理的,也因此我非常想和他學習這項傳統技藝。在這個生活經驗中,我注意到不只有我爺爺,或許還有許多長者對 AI 技術感到陌生,甚至容易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尤其假訊息的傳播更是會引起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傳統木工技藝逐漸式微,年輕人較少接觸到這些珍貴的手工技術。因此,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青少年教長者 AI 應用,提升數位素養與資訊判斷能力,同時讓長者教授青少年木工技藝,達到世代間的知識交流與技能傳承。
在活動設計上,我希望創造一個雙向學習的環境,而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因此,我規劃了兩大核心部分:AI 應用學習與木工技藝傳承。青少年可以教導長者如何使用語音助手、影像辨識等 AI 技術,提升他們的數位生活便利性,並且讓長者學會判別假訊息,避免被網路詐騙。同時,長者則透過親身示範與指導,教導年輕人基本木工技巧,例如木工工具的正確使用方式、木材加工以及設計製作成品,讓青少年體驗傳統手作,並學習以及傳承此技藝。這樣的設計不僅讓代間有學習彼此不會的事物之外,同時也促進了代間互動,更讓不同世代在學習與教學中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
透過這次比賽,我學到了如何設計一個兼具可行性與影響力的活動。在規劃的過程中,我需要考量場地、設備、師資與資金來源,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同時,我也發現長者與青少年的學習方式與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活動設計上,需要更加注重溝通與互動。例如,在 AI 教學部分,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示範與操作步驟,而在木工學習部分,則需要提供安全指導,確保青少年能夠安心動手實作。這些細節讓我對活動策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養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次參賽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跨世代交流的重要性。科技與傳統看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但透過設計合適的互動方式,它們可以相輔相成,讓不同世代在學習中互相啟發。我也更加確信,一個好的點子不僅要有創意,更要考量實際執行的可行性與影響力。未來,我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這個計畫,甚至嘗試在社區中推廣,讓更多長輩與青少年能夠參與其中,共同學習與成長。這次比賽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場關於知識傳承與世代交流的寶貴體驗,讓我對未來的社會創新與活動策劃充滿熱情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