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婷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從看到這個比賽的資訊時,我就立刻決定說我一定要參加。此次創作比賽的主題是感恩身邊的人、事、物,而我選擇感恩的對象則是我的母親,主題則是「無聲的愛&長大後我才明白」.我的家庭是單親家庭,從幼稚園前,我就是自己一個小朋友待在了親戚家,沒有媽媽陪伴左右,除非是特殊假日,不然我的媽媽是不會回家的,因為她的工作落根於台南。所以小時候的我,常常會非常想念媽媽,但又會埋怨她,覺得她都不回家陪我。但我長大了之後才知道,我的媽媽是多麼愛我、照顧我。小時後不管我想要什麼、想學什麼才藝或是想去哪裡玩,我的親戚總是會立刻答應我,我那時候還想説:「原來我想要都是可以得到的嗎?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小朋友了!」而這些我覺得是輕鬆得來的東西,都是我媽媽自己一個人在外地認真上班、放棄自己能休假的大部分時間賺來。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我媽媽的付出並非理所當然,而是一種無私而且十分偉大的選擇。於是,我決定以這個主題來參賽,希望透過文字傳遞我因為害羞而講不出口的愛。
在創作過程,溫暖的文字不斷讓我回想起一些媽媽真的很愛我的細節。我在親戚家住時,有時候零用錢會不夠用,馬上跟媽媽說,她就會立刻匯款給我;有一次我確診,我媽也是每一樣東西都幫我準備好,例如:運動飲料、退熱貼、退燒藥等等生重病時會使用到的東西,我媽甚至為了我請假,帶我去看醫生,還幫我蓋被子,注意我的保暖;而現在,因為我的課業非常繁重,加上打工會時常壓力很大,我的媽媽就會偶爾跟我說:「天氣變冷了記得穿多一點」或「記得早點睡覺、好好休息,不要累倒自己了」,媽媽的話語如同當年我躺在她溫暖的懷抱一樣,在無聲地守護著我。
這次參賽,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回顧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比起寫作的技巧,我更希望透過這篇創作,讓更多人能夠停下腳步,去感受身邊親人的關愛,並在來得及的時候說一聲「謝謝」。比賽的結果或許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認識了母親的愛,也讓自己學會了感恩。我開始頻繁地跟媽媽分享生活點滴,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簡單回應。這樣的改變,讓我發現我跟媽媽的笑容都變多了,對話也變得更有溫度。
我深刻體會到,愛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被珍惜跟好好表達的。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希望能更早一點明白或是注意到母親的愛,不讓她的付出被歲月淹沒。透過這篇參賽作品,我想傳遞一個訊息——母親的愛或許無聲,但它從未缺席。而我們能做的,便是在理解之後,用行動回應這份深沉的愛。感恩,不只是用言語表達,而是用心去珍惜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