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美環保大賞

發佈日期:2025-03-11

黃慧菱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這次參加義美環保大賞「全植紙盒組」的網路投稿活動,對我來說是一場充滿創意與挑戰的體驗。起初,我並沒有明確的想法,只是單純覺得全植紙盒的材質紮實,應該能夠製作成實用的物品,例如筆筒或收納盒。然而,在進一步思考後,我突發奇想,想要設計一個可以減弱檯燈光源的燈罩,讓夜晚的燈光更加柔和,不影響睡眠品質。

靈感來源與設計過程

我的靈感來自於自身的生活經驗。平時晚上閱讀或使用電子設備時,我常覺得檯燈的光線太刺眼,即使調低亮度,仍然會影響睡前的放鬆狀態。我希望能夠創造一種既能提供足夠照明,又不會讓人感到不適的光源調節方式。因此,我決定利用義美的全植紙盒來製作一個簡易燈罩,達到光線柔和的效果。

設計的過程中,我首先考慮燈罩的形狀。由於全植紙盒本身是長方體結構,我思考如何利用其原本的形狀來最大化燈罩的穩定性,同時確保光線能夠透過紙盒的表面散射出來。我最初嘗試直接剪裁出簡單的圓孔,將紙盒表面進行局部切割,形成不同大小的圓形,讓光線能夠透過這些圖案自然擴散,創造出溫暖的氛圍。

製作過程與挑戰

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戰。首先,全植紙盒的材質較厚,不像普通紙張那樣容易裁剪,因此在設計圖案時,我必須使用較為鋒利的美工刀或剪刀來進行精細的切割。此外,由於紙盒的塗層具有防水功能,這使得光線的透過性稍微受限,因此我也嘗試在部分區域進行去層處理,以增加光線的穿透力。

此外,燈罩的結構穩定性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由於紙盒本身的硬度有限,如果切割範圍過大,可能會影響燈罩的支撐力,導致形狀變形。因此,在設計時,我選擇保留一定比例的紙盒完整區域,確保燈罩能夠維持基本形狀,不易塌陷。

完成作品與使用心得

當作品完成後,我迫不及待地將它放在檯燈上進行測試。結果比我預期的還要好——光線透過紙盒上的孔洞散射出來,形成一種溫暖且柔和的照明效果,既能夠滿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又不會過於刺眼。我發現,這樣的燈罩特別適合在睡前閱讀或進行輕鬆的活動時使用,能夠營造出一種放鬆的氛圍。

此外,我也發現這個燈罩的可調整性很高。如果將紙盒的部分區域剪開,並增加一些可摺疊的設計,就能夠自由調整光線的方向和強度,達到不同的照明效果。這讓我進一步思考,未來如果有機會,或許可以改進這個設計,使其變得更加多功能,例如增加可更換的紙片,讓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改變燈罩的圖案與光線效果。

參賽的收穫與感想

這次的參賽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創意與實踐之間的關聯。在最初構思時,我只是單純地想要做出一個簡單的環保作品,但在實際動手後,我發現自己必須考慮許多細節,例如結構穩定性、光線效果、材料特性等。這讓我學到了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創意來解決問題。

此外,這次的活動也讓我對環保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義美的全植紙盒本身是一種環保材質,它不僅能夠取代傳統的塑膠包裝,還能夠透過再利用的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透過這次的設計,我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其實都可以透過創意改造,變成更具價值的再生作品。這讓我開始思考,未來是否能夠將這種概念應用到更多日常用品的設計中,讓環保不只是單純的回收,而是一種真正融入生活的創新方式。

總結來說,參加義美環保大賞不僅讓我發掘了自己對創意設計的興趣,也讓我對環保與再利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期待未來能夠參與更多類似的活動,嘗試不同的材料與設計方法,創造出更多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環保作品。同時,我也希望這次的參賽作品能夠啟發更多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讓每一個小小的創意都能夠為地球帶來正向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