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菱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參加中國鑛冶工程學會百年慶Logo設計競賽,對我而言是一個極具挑戰性且充滿收穫的經驗。在這次比賽中,我不僅深化了對鑛冶工程領域的認識,也提升了自己的設計能力與創意思維。
得知中國鑛冶工程學會舉辦百年慶Logo設計競賽時,我便深感興趣。這不僅是一個設計競賽,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學術機構的重要里程碑。我認為透過設計一個具象徵性的Logo,可以傳遞學會的核心價值與發展歷程。
在構思設計時,我首先深入研究中國鑛冶工程學會的背景、歷史與發展方向。我發現,該學會自成立以來,對於礦冶技術的創新與推動有著重要貢獻,因此,我希望透過Logo呈現出這段歷史的厚重感,以及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我的設計以「100」作為主題,由於是百年會慶,所以我直接將原本貴學會的LOGO當作100中的「0」,最外框使用的是鑛脈常見的深灰色,字體是使用黑色,中間內圈是用深紅色,這些顏色都是鑛脈常出現的顏色。而左右斜下方的花是採用比較跳的亮螢光紅色,增添一些活潑的氣息。數字「1」是金光的顏色,用白色線條裝飾成在閃閃發光的樣子,最右方的「0」則是選用地球的配色,以海洋的顏色作為基底,用大地的綠色作為裝飾。
在設計過程中,我面臨了許多挑戰。首先是如何將百年歷史濃縮於一個簡潔而富有象徵意義的標誌中。為此,我嘗試了多種設計風格,從傳統紋樣到現代極簡,最終選擇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手繪設計手法。
其次是色彩與排版的選擇。礦冶行業通常給人一種剛硬、穩定的印象,但我不希望Logo過於冷硬,因此在配色上加入了一些暖色調來平衡整體視覺效果。黃色的「1」代表希望與發展,黑色與紅色的學會標誌則保留傳統價值,而藍綠色的地球圖案則強調全球視野與環保意識。
此外,在細節上,我花費大量時間調整字體與構圖,使整體視覺和諧統一。我希望這個Logo能夠既符合專業形象,又能在視覺上吸引人們的注意。
這次比賽讓我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設計技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視覺語言傳達概念。在此過程中,我更加理解了礦冶工程對社會與產業的影響,也體會到設計不僅僅是美學表現,更是一種與觀眾溝通的橋樑。
此外,透過與其他參賽者的交流,我發現每個人對於「百年慶」的理解都有不同的詮釋。有些人強調歷史感,有些人則注重未來科技的發展,這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設計的多元性與可能性。
雖然最終的比賽結果仍未可知,但這次參與競賽的過程已經讓我獲益良多。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條理地進行設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品質的作品,以及如何透過設計表達自己的想法。
參與中國鑛冶工程學會百年慶Logo設計競賽,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自我挑戰與成長的機會。未來,我希望能夠參加更多類似的設計競賽,持續精進自己的技能,並探索設計在不同領域中的可能性。
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感謝這次機會,讓我能夠透過設計與這個百年學會的歷史產生連結,也讓我對自己的設計之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