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學科所 Logo設計比賽

發佈日期:2025-02-13

梁欣儀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參加 2025 學科所 LOGO 設計比賽,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自我設計能力與創意思維的機會。由於 LOGO 設計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更需要承載品牌或機構的核心精神,因此,我希望透過這次比賽,挑戰如何將「學習科學與科技」的主題轉化為一個簡潔、感性、知性且充滿創造力的視覺符號。在構思 LOGO 設計時,我首先思考了「學習」與「科技」這兩個關鍵概念。學習象徵著知識的累積與傳承,而科技則代表著創新與未來發展。我希望設計能夠平衡這兩者,使其既能展現科學嚴謹的特質,又能傳遞科技創新的活力。於是,我決定使用書本作為基礎圖形,象徵學習與知識,再結合科技電路元素,傳遞現代科技與數據運算的概念。在視覺風格上,我希望 LOGO 具備極簡主義的特點,透過俐落的線條與幾何造型,使整體設計清晰而有力。同時,我也選擇使用撞色設計,如黑黃或藍橘的配色方案,以提高視覺吸引力,並展現科技與學習融合的多元性。

在設計過程中,我遇到了幾個挑戰,主要包括概念提煉、視覺平衡與色彩選擇。LOGO 設計的核心是「簡潔」,但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豐富的概念,卻是極具挑戰的。起初,我嘗試了較為複雜的設計,如結合更多科技符號或多層次的圖像,但發現這樣會削弱 LOGO 的可讀性與識別度。因此,我重新審視設計方向,將元素簡化為書本與科技線條,確保 LOGO 在任何尺寸下都能清晰呈現。在確定 LOGO 的主要圖像後,我開始調整細節,確保視覺上的平衡感。例如,書本的開展角度、科技線條的佈局、圓角與直角的搭配等,都影響著 LOGO 的視覺美感。我不斷嘗試不同的排列方式,最終選擇了一種既具穩定感又富有動態感的設計,使 LOGO 既不會顯得呆板,也能展現科技的流動性。在顏色選擇上,我希望 LOGO 既要符合科技感,又要具備強烈的視覺吸引力。因此,我選擇了黑黃和藍橘這兩組撞色搭配。黑色與黃色的組合強調科技的專業性與學習的活力,而藍色與橘色則象徵科技的理性與創造力。我不斷調整色彩的比例與飽和度,確保 LOGO 在不同背景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對比度與辨識度。

LOGO 設計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圖像。這次比賽讓我學會如何透過圖形、線條與顏色來講述一個故事,使 LOGO 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是能夠傳遞特定訊息的視覺語言。在 LOGO 設計中,每一條線條的粗細、每一個角度的調整都會影響整體視覺效果。因此,我學會了如何在微小的調整中提升設計品質,讓 LOGO 更具專業感與一致性。這次的設計讓我更深入了解撞色的應用與品牌識別的重要性。透過大膽的色彩對比,我能夠讓 LOGO 更具吸引力,也能強化其記憶點。這對於未來的設計工作來說,是一項非常實用的經驗。透過這次 LOGO 設計比賽,我更加確定自己對於設計的興趣,也希望未來能夠將這些經驗應用到更多設計領域。例如,在未來的科學研究或創新產品推廣中,我可以運用這些設計思維,打造更具專業感與吸引力的視覺形象。此外,這次比賽也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只是美學表達,更是一種溝通工具,能夠讓知識與科技更容易被大眾理解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