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久力
環境與生態學院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這學期,我選擇修習了工程數學的課程,並參加了課後補救教學,回想起之前的微積分課程,我曾經因為基礎薄弱而感到無助,甚至對數學產生了一種抗拒的情緒,然而,當我真正開始參與補救教學的時候,我發現這並不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反而是我重新認識自己、突破自我的一個契機。
一開始,我的心情其實很複雜,看到身邊的同學都能順利進入工程數學的課程,而我卻必須退一步重新打基礎,內心難免有些自卑,但補救教學的第一堂課,助教說的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他說:「學習從來不是競賽,而是旅程,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踏出那一步。」這句話讓我瞬間釋懷,因為我明白,自己的學習旅程並不需要和別人比較,我只需要專注於自己的進步;課程的內容從基礎的微積分開始,逐步延伸到更高階的應用,起初,我仍然會感到吃力,尤其是面對那些我曾經放棄理解的概念時,心中總會有一種恐懼感,但這次的學習方式和過去不同,助教不再只是單純地講解公式,而是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我們理解,例如,他用水流速度的變化來說明微分的意義,用面積累積的概念來解釋積分的應用,這些實際的例子讓我突然意識到,數學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它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每次上完課後,助教都會布置大量的練習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以前的我總是想著能不做就不做,但這次我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補救,就要全力以赴,我開始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把每道題目當作一次挑戰,剛開始時,我常常會因為做錯而感到沮喪,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我發現自己不僅在解題速度上有了提升,對於數學的邏輯也越來越清晰,每當我成功解出一道以前看不懂的題目時,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除了微積分數學知識的提升,我還學到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時間,補救教學的課程安排得很緊湊,我不得不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但也讓我逐漸養成了規劃的習慣,我開始在每天的日程中劃出固定的學習時間,並設定小目標,完成後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這種方式讓我不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反而成了一種有條理的日常;回顧這段時間,我發現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成績的提升,而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我曾經以為自己不適合數學,甚至覺得數學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障礙,但現在,我不僅能夠掌握微積分的基礎,還對工程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面對自己的不足,如何從失敗中找到進步的方向。這種成長不僅讓我在學術上更有信心,也讓我在生活中更能坦然面對挑戰。
這學期的補救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重新出發的起點,也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收穫的旅程,我感謝這段經歷,它讓我變得更堅強、更自信,也讓我更加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已經準備好了,帶著這份經驗,繼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