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廷
理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在自學團體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以電子電路的實驗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透過實際操作與理論探討,逐漸深入了解這門科學的精髓。這一路的學習過程,既有克服困難的成就感,也有因為團隊合作而激發出的創造力與默契。透過這幾個經典實驗,我們的團隊在學習態度和團隊精神上得到豐富的成長。我們的目標是理解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於是選擇了微分器與積分器電路作為切入點。實驗過程中,我們從基本的電路搭建開始,一步步分析不同的RC參數對電路行為的影響,進而掌握微分器如何強調信號的快速變化,以及積分器如何模擬累積效應。雖然初期有些成員對電路的物理意義感到困惑,但經過一次次的數據測量與波形觀察,我們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對時間常數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體會。這個過程讓我們認識到,只要踏實地分析與討論,就能找到突破的契機。
在比較器與史密特觸發器的實驗中,我們進一步接觸到訊號處理中的穩定性挑戰。比較器能根據輸入信號與參考電壓的大小進行切換,但其在接近臨界值時容易受雜訊影響,導致輸出抖動。這一問題讓我們一度感到挫折,但同時也促使我們探究解決方案。當史密特觸發器的滯後特性成功穩定輸出信號時,我們不僅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力量,也更加珍惜每次討論中出現的靈感。其中最具挑戰的實驗,是關於運算放大器迴轉率的測試。這一實驗要求我們理解運算放大器在高頻下的行為,以及如何評估其對快速變化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當輸入信號變化過快時,放大器的輸出無法跟上,導致波形失真。這讓我們認識到設計高頻電路時,選擇合適放大器的重要性。隨著測試頻率與幅度的調整,我們逐漸掌握了拍率與輸入特性之間的平衡,也深刻了解了理論值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異。
在這些實驗的推進過程中,我們的團體展現出令人欣喜的合作精神。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強項上發揮作用,無論是理論推導、電路搭建還是數據分析,大家互相支援,解決了許多原本看似無法克服的難題。我們學會了如何有效溝通,共同分擔責任,並在不同的觀點中尋求最優解。這段學習旅程不僅讓我們對電子電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們在學習態度上發生了轉變。我們開始主動尋找答案,而非僅僅等待指導;我們更加珍視過程中的每一次嘗試,而非只追求結果的完美。我們相信,這種團隊合作與自主探索的精神,將成為我們未來繼續學習與成長的基石。並且在將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次的學習過程,套用於將來的職場表現上,與將來的同事能有更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