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春膳》飲食書寫:2024李昂與當代台灣講座

[生輔組]113(1)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及發表-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鴛鴦春膳》飲食書寫:2024李昂與當代台灣講座
發佈日期:2024-11-27

梁欣儀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參加這次《鴛鴦春膳》〈牛肉麵〉讀後感比賽,對我來說是一場深刻的心靈旅程。從初次翻開李昂的作品,到深入思考這篇故事的深層意涵,再到提筆撰寫心得,這個過程讓我不僅提升了文學鑑賞與寫作能力,也更加了解飲食背後所蘊藏的文化與歷史意涵。

《鴛鴦春膳》是一部以飲食為核心的小說作品,其中的〈牛肉麵〉篇章透過一碗平凡的料理串聯起歷史、政治與人性,令我深受感動。過去,我對飲食文學的認知多停留於對食物的描寫上,例如其味道、色彩或象徵意義。而〈牛肉麵〉則突破了這種表層詮釋,將一碗牛肉麵賦予了厚重的歷史記憶與人性思考。

故事中的主角,身為戒嚴時代的政治犯,因偶然得來的一碗牛肉麵而喚起了內心深處的溫暖與希望。這碗麵的滋味,並不只是滿足飢餓的工具,更像是一種對自由、家鄉與生活美好的嚮往。李昂透過細膩的描寫,讓牛肉麵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也引導讀者反思飲食與人性之間的微妙連結。這篇故事不僅帶給我情感上的震撼,也促使我開始重新思考文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閱讀完〈牛肉麵〉後,我對它的層次感與內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用文字具體呈現出這些感受,成為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這次比賽要求撰寫讀後感,而非單純的分析或摘要,因此如何結合個人感受與故事主題,寫出既有深度又具體的內容,成為我努力的方向。

為此,我不斷重讀〈牛肉麵〉,試圖抓住故事中的關鍵細節。例如,牛肉麵如何成為角色與過往連結的橋樑?在戒嚴時代的高壓氛圍中,這碗麵是否暗示了人性中的善意與堅韌?透過反覆思考,我慢慢發現,這篇作品的精髓不僅在於情節的張力,還在於作者以飲食為媒介,傳遞出的深層意義。

在撰寫過程中,我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首先,我探討牛肉麵作為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其歷史背景與象徵意涵;接著,我分析飲食在故事中如何成為人性光輝的象徵;最後,我從政治與自由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要傳遞的核心訊息。這些分析不僅讓我的文章內容更具深度,也讓我對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

〈牛肉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昂對飲食細節的描寫。在故事中,廚師挑選食材、炖煮湯頭的過程被描繪得生動細膩,讀者彷彿能透過文字感受到湯頭的香氣與麵條的口感。然而,這些描寫並不只是單純的美食再現,更帶有情感與意義。例如,廚師在高壓的政治環境中,仍然願意用心製作這碗麵,展現了人性中的善良與溫暖。而主角品嚐牛肉麵時,內心激盪出的情感,則讓這道料理成為了希望與救贖的象徵。

這些細節讓我深刻體會到,飲食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連結人心的重要媒介。一碗牛肉麵,或許無法改變主角的命運,但卻能在他最絕望的時刻,帶來一絲溫暖與慰藉。這種力量,或許正是李昂想透過故事傳遞的訊息。

此外,這次比賽也讓我學會了以不同角度看待飲食。過去,我對飲食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味覺層面,認為它只是滿足生理需求的一種工具。然而,〈牛肉麵〉讓我明白,飲食其實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記憶與情感意義。一碗牛肉麵,除了呈現食材的風味,還蘊含著製作者的用心與歷史的積澱。這樣的認識,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細節。

未來,我希望能繼續探索文學與生活的交匯點,並將這次比賽中所學到的觀察力與思考力應用到更多領域。我也期望,能藉由自己的文字,傳遞更多感動與啟發,與更多人分享那些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凡故事。無論這次比賽結果如何,這段過程都已經成為我人生中一份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