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畯家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時光荏苒,二下修完心理科學研究法,三上修習論文寫作後,三下,我就毅然決然決定要選修專題研究的課程,也因為自身對於文字較為敏銳,於是選擇做質性研究,竟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年,我的研究也到了可以發表的階段,甚至到現在可以去投稿,回首來時路,內心不由得有些感動。
由於我身旁有許多的憂鬱症同儕,於是我就把題目定為《鬱友.友遇-探究大學生陪伴憂鬱症同儕互動之正向經驗與陪伴意願轉變歷程》,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見憂鬱症同儕陪伴者的心路歷程。訪談過程中,我看見每位陪伴者的獨特故事,有時快樂、有時悲傷、無力,但他們仍然願意繼續陪著憂鬱症同儕向前進,這樣的過程也令人感動,我也很感謝我的三位受訪者,沒有你們傾囊分享,這篇研究的精彩度也會大幅下降。我也很感謝我的朋友,願意給我那麼多的支持,給我許多數不盡的溫暖與支持!謝謝你們在我不相信自己時,比我更相信我自己,也謝謝家人的支持,以及一路走到現在的自己
最後我總結出同儕與憂鬱症患者若有以下正向互動經驗時,會讓他們增加陪伴的意願與情緒的轉變:「心理支持層面」、「自我正向預期與成就層面」、「同儕認同層面」、「人我界限層面」,當同儕陷入低潮時,若感受到自己被憂鬱症患者接納與理解時,會讓他們有種欣慰的感覺,也會增加他們對於憂鬱症患者的認同感,會更願意陪伴在他身邊。陪伴過程中若是看見自己的陪伴能讓憂鬱症患者好轉時,也會讓同儕覺得自己的陪伴是有效的,會更願意陪伴他,過程中也會需要有些設限行為,讓自己得以喘一口氣。
最後,我想謝謝志賢老師,總是在我文窮思竭時給我好多的建議,讓我可以順利把論文繼續撰寫下去,也願意讓我先投稿諮心學會的口頭發表,初試啼聲就得到不錯的迴響。也很感謝甯婷學姐聽到我在招募協同分析者時,馬上就答應了,協助我處理文字的流暢度,每次跟學姐Meeting也讓我有很大的收穫。也很謝謝自己當初下定決心做這份專題,從零到有,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這份獎學金提醒著我,未來若有機會繼續做研究時,要盡量鼓起勇氣去做,如同我的指導教授志賢老師所言,做研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撰寫過程中看見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時,其實內心真的百感交集。這筆獎學金也讓我能放心地去清華大學發表,不用擔心交通費與住宿費,讓我可以增加研究的精熟度,也能從與與會人士的互動中,瞭解到自己的論文有哪裡可以修改,進而讓自己更靠近研究的浩瀚宇宙,我想這樣的經驗,會讓我未來進入研究所就讀時,能比身旁的同儕更熟悉研究的流程與架構,對於未來學位論文的撰寫也充滿著許多正向效益,可以讓我更深入探索關於諮商領域的事情,成為一名具研究經驗又有實務能力的助人工作者。我也期許自己未來不要忘記當初來到諮輔系的原因,要更努力的向前與探索,去幫助到社會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