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忠孝國中二階

發佈日期:2024-11-21

張家蓁

理工學院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參與南大的聯電課輔計畫以及在忠孝國中擔任學習扶助老師的過程,讓我對教育服務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在這段時間的培訓中獲益良多。在聯電課輔計畫中,我的角色是課前志工,主要陪伴學生完成作業,幫助他們克服課業上的困難;而在忠孝國中,我則負責數學學習輔導,協助學生提升數學成績,這些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一種對學生心靈和信心的支持。

  在南大的聯電課輔中,我接觸到的是一群年紀較小、個性活潑的孩子,他們在完成作業時常常會因為一個不懂的問題而感到挫折,有時甚至會完全失去耐心,這時候我的任務不只是解答他們的問題,還要試著找到最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方式,讓他們重新投入學習,例如當他們遇到數學題時,我會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導他們思考,像是用購物的情境來說明加減乘除的應用,或用圖形幫助他們理解幾何問題,透過這樣的互動,他們逐漸不再害怕數學,甚至會主動提出更多問題,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也讓我更加認同陪伴和鼓勵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忠孝國中擔任學習扶助老師時,學生的年齡層較高,面臨的學習壓力也更大,他們大多對數學感到棘手,甚至會有些抗拒,但也因此,我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更加重大,在培訓中,我學到了如何以適合他們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並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例如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我會用更多的例題和步驟引導他們,幫助他們一點一滴地建立信心;而對進步較快的學生,我則會提供更具挑戰性的題目,讓他們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的學習成效更加明顯,也讓我在教學中更能感受到成就感。

  參與這兩項服務前的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段極為充實的過程,透過模擬教學,我學會了如何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如何引導他們提出問題,以及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數學概念,同時我也學到了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耐心與靈活性的重要性,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樣,在培訓中,老師們經常提醒我們,不要害怕面對學生的提問,哪怕是自己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也要坦然承認,並帶著學生一起尋找答案,這種態度讓我在後來的實際教學中感到更加從容,也更能體會到教育的本質在於陪伴和啟發,而非單向的知識灌輸。

  此外培訓中還特別強調了溝通與關懷的重要性,無論是在聯電課輔還是忠孝國中,我都發現,孩子們在學習中的困難,往往不只是知識的問題,還可能與他們的情緒和家庭環境有關,有的孩子因為家中缺乏學習資源,對課業顯得格外無力;有的則因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對學習充滿抗拒,這些情況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老師,我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更需要有同理心,去理解他們的處境,並用適當的方式支持他們。

  培訓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團隊合作,在課輔和學習扶助的規劃中,我們需要與其他老師密切合作,分享各自的經驗和觀察,這種合作模式讓我明白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真正發揮效果,我在與其他老師交流時,學到了許多不同的教學方式,也從他們的故事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段時間的培訓雖然忙碌,但也讓我感到十分充實,透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體會,也更加期待接下來的實際教學,我希望能把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真正運用到服務中去,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很感謝學校的高教深耕計畫能夠帶給我獎學金,這個計畫不只能讓我學到一些東西,更能夠幫助我減輕家裡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