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琳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
第二場次的高教深耕計畫社群成果分享會中,聽了來自戲劇、材料、教育和國文領域的多位老師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從中受益良多。這些老師各自分享的主題內容,不僅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也體現了師生共學與專業成長的價值。
戲劇系厲復平老師提到,戲劇教育不僅僅是表演技巧的訓練,更是幫助學生探索自我、增進情感表達及培養同理心的重要途徑。透過活動中的教師專業交流,他們能夠分享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在課程上運用更具創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並使學生能夠在戲劇活動中學習到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厲老師的分享讓我重新認識到戲劇教育的價值,也意識到教學設計中的創新是如何幫助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材料系鄭永楨老師的展示了在材料科學領域中,如何透過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鄭老師分享了他們在課程中加入更多實驗模組,以促進學生理解材料科學中的抽象概念。鄭老師的研究顯示,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更讓學生能夠從實驗中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積極影響,因為它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教育系林進材老師致力通過課程設計來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現代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和問題解決者。在他的課程設計中,林老師強調情境式學習,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讓我體會到教育工作者如何透過研究型教學來創造更具啟發性的學習環境。
戲劇系王婉容老師談到,他們的師生共學活動通過工作坊、演出及即興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促進了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我深刻感受到,在戲劇這樣的藝術領域中,師生共學帶來的成果和成長是其他課堂形式無法比擬的,因為它注重的是互動與情感的連結,而這恰恰是教育的重要核心之一。
國文系莊千慧老師的介紹了他們的社群如何透過詩詞朗誦、古典文學欣賞等活動,讓學生深度參與並感受中國文化的內涵。在這樣的師生共學活動中,學生能夠更有意義地與傳統文化建立聯繫,並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理解和詮釋。莊老師的分享讓我認識到,國文教育的價值在於讓學生與經典對話,從而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傳統文化的意義。展示了教學與研究的結合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也體現了師生共學對於提升教學效果的意義有助於培養創造力、批判思維及文化素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