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琳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
透過參與此次高教深耕計畫社群成果分享會,我有機會從不同領域的教師們身上學習到豐富且多元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成果展示,讓我深刻體會到教學與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林慶仁老師代表特教系的所帶來的分享讓我了解到,特教領域對於特殊學生的照顧和支持,需要有更加創新的教學方式和協助方案。透過師生間的共學和互動,老師與學生彼此啟發,共同面對教育中的挑戰,並且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這樣的共學模式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特別是對於需要個別化支持的學生來說,更是寶貴的教育策略。
材料系林建宏老師的研究尤其專注於綠色能源的開發及其在循環經濟模式中的應用。隨著全球資源逐漸耗竭,如何發展更環保且高效的能源技術已成為重要課題,林老師的分享讓我深刻理解到材料科學在推動綠色能源及永續發展方面的重大意義。材料系的研究人員透過技術創新與實驗數據的分析,設計出能夠提升能源效率的材料,期許能在未來形成新的經濟循環模式。這樣的成果激勵了我對循環經濟模式與永續發展的思考,讓我意識到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減少浪費,這樣的思維無疑對全球環境有著長遠的正向影響。
綠能系池易楷老師的分享同樣讓我印象深刻。池老師所執行的研究案、產學合作計畫以及國外高階人才的實習計畫,展現了台灣在綠能產業上的堅實基礎。尤其是透過產學合作,池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真實的項目開發,讓學生得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同時也促進了台灣與國際高端人才的交流。這種跨國交流的機會對於學生而言,無疑是開拓視野並學習先進技術的最佳途徑。透過池老師的分享,我了解到台灣在綠能科技發展上的潛力,並認識到未來能夠應用於能源轉型中的新技術,也對於台灣在全球綠能發展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陳致澄老師則以應數系的角度指出隨著現代教育的多樣性需求增加,教師彼此間的協作和資源共享顯得更為重要。透過教師專業會議討論,老師們得以共同討論教學中的困難,並交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不僅增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更有助於教師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透過這樣的專業成長環境,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也能在教學中應用更具效果的工具和技術,讓我深感教育改革中教師合作的重要性。
行管系吳宗憲老師分享了透過多樣化的教學設計,結合實踐與理論,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機會。吳老師提到,教學型研究的宗旨在於幫助學生將學術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以提升學習效果。透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能夠真正體驗到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它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最終目的一一使學生成為有能力、有價值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