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國小營隊

發佈日期:2024-10-14

吳奕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在大三結束的這個暑假,我選擇報名了USR團隊所舉辦的為偏鄉而教的營隊。這次有幸來到七股區樹林國小服務,其實可以感受到很多偏鄉與都市學校不同之處,還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育資源不均的現象及其中的挑戰與感悟。這次的營隊經驗令我體會到了許多與都市學生截然不同的教學現場,並且在混齡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一些預想不到的困難與挑戰。

在城鄉的差距中,除了學生及老師人數的差異之外,鄉下學生相較都市學生來說,比較活潑與天真,但這份活潑也會讓我感受到一些課程中秩序的問題。此外,在現今推動生生用平板的政策下,因為偏鄉學生的人數少,所以是可以實施一人擁有一台平板的方式。而在課程教學時,有感受到偏鄉的孩子們大多生活在較為封閉的環境中,接觸外界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在學習英語和科技相關知識上,有著一定的落差,且他們在語言學習上比都市學生略顯吃力。

這次營隊,我們以環保以及品德教育為主題來發展,並且在課程中融入英語教學以及科技的使用。營隊中的科技,除了使用常用的Kahoot之外,我也嘗試使用Curipod這個程式,這個程式學生比較少用,因此略顯陌生,但也因為這個陌生,使學生有著新鮮感的體驗。在課堂的一開始,讓學生畫出現在與未來的地球,並在課程進行中,讓學生舉出拯救地球的方法,並且以投票與文字雲的方式進行,這部分的活動,學生感到很有興趣,因此非常積極投入。

樹林國小的人數大約在三十人左右,因此我們這次實施全校的混齡教學,但這對我們規劃課程上,也是一大挑戰,如何設計出適合全部人的課程,是我們要去深入思考的方向。起初,我們以同質分組,讓同年級的做一起,希望他們可以互助學習,但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方式,會讓低年級的學生有些許跟不上,高年級的步調也快太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後來我們調整成異質分組,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帶著低年級的學生,可能在帶領上是由高年級學生負責,而低年級學生可以協助畫畫或是發表等事項,這樣的方式,也讓每個人都有事做,且各組步調差異不大。

這次到偏鄉服務,遇到的最大問題即是秩序問題,因為孩子的活潑,使得課程較為吵鬧。也讓我去思考,未來在課程進行前,應該先列舉出班級約定,以及明確說明違規學生的懲罰,並以小組計分方式進行,以讓學生可以個人與小組自律,即能減少教師在上課時不斷管秩序的問題。

這次參加樹林國小的偏鄉營隊,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忘且新穎的體驗。知道自己這次的帶領不夠好,但也讓我有機會去調整自己的教學,並且增進自己的能力,不管是課程的進行,還是備課上的思考,我想自己都因這次的營隊,有所豐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