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誠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偏鄉教育微學程是針對偏鄉教育現場的認識以及實務探討的一系列課程設計,因為自己有在偏鄉帶過營隊的經驗,印象第一次到偏鄉教書有碰到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在偏鄉教育現場中,因為學生數比較少,全校大約50位左右已經是非常多的,因此,會使用混齡教學的課程設計來進行教學,不僅節省教學時間以及資源,也可以進行同儕間的互相學行,達到社會學習理論中的楷模學習。
因為第 一次上混齡教學覺得滿混亂,會擔心低年級覺得內容比較難,高年級會覺得內容比較簡單,因此,要如何讓不同階段的學生共同進行合作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需要用到異質性的分組形式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的品質與成效。因此,在偏鄉教育微學程中的混齡教學課程會提供混齡教學的教學形式與現場的樣貌,特別的是該堂的授課教師是七股區龍山國小的校長進行授課,印象中老師有提及到自己也會進行教學,我覺得這是蠻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校長的事物已經非常繁重,還要進行現場教學、設計課程等,工作量可說是會非常繁重,但也因為如此就會更了解現場的小孩需要的是什麼,提供什麼的資源與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幫助孩童進行教學,融入教學現場,老師曾經有說過:「自己也會被誤以為是該校的工友或是老師,因為實在太接地氣了!」覺得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也是非常不容易。
另外,自己目前只有上過藝術類的混齡教學,上起課來因為沒有進度壓力或是學習落差,大家都可以一起展現自我,共同的學習,但如果今天是上國文、數學等主科科目就會比較困難,印象種在混齡教學的課程中,老師有提到,許多現場的教師不願意進行混齡教學是因為主科科目很容易會有學習落差,若沒有抓住其中的細節,很容易造成每一學習階段的孩童無法跟上,達到好的學習成效,因此,混齡教學看似因為年級合併,所以老師教授的堂數變少,但實際上備課的份量與時間都會非常的龐大,要完成一堂混齡教學的課程是真的非常不容易,考驗著教師的教學實力與經驗,所以在課程中老師也提到,混齡教學的政策在臺灣很難完整的實行,主要是因為沒有很多的經驗及案例,導致現場的教師也較無法進行信任,到頭來還是會喜歡一班的教學形式、
修習偏鄉教育微學程不僅讓我了解在偏鄉教育現場孩童所需的是什麼,也讓我看到更多不同的教學法與課程設計的形式,這些方法不僅只能用在偏鄉現場,而是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提供好的成效,一定都是好的教學方式。在完整的修習偏鄉教育微學程後,不禁推薦接下來要修習教育學程的學弟妹可以嘗試修習,學分數不會很多,卻可以學到非常多、很關鍵的內容,整體收穫會比預想中的還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