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之美-融合藝術與ESG的展覽

【校友中心】113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可持續之美-融合藝術與ESG的展覽
發佈日期:2024-06-11

洪愷岑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可持續之美-融合藝術與ESG的展覽演講心得

因為對藝術領域有著蠻深厚的興趣,因此前陣子在網路上報名且參加了「可持續之美-融合藝術與ESG的展覽」的演講,這場活動讓我對藝術與環境、社會及治理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了全新且更深刻的理解和啟發。

  首先,講師介紹了ESG的基本概念,強調了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者的重要性。指出,現代企業常常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忘記了環境與永續的重要,因此呼籲企業要更多地進行環境行動。

  隨後,講師將焦點轉向藝術,探討了藝術創作以及展品要如何成為推動ESG理念的有力工具。他分享了幾個不同的做法。第一個是可持續藝術實踐:在作品當中使用再生材料和可持續材料,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例如使用回收物品、天然材料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這讓我了解到,藝術品創作的本身要對環境友好,就選材上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第二個是講師有強調要盡可能考慮藝術品本身的生命週期,包括製造、運輸、展示和處置,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舉例來說,之前流行的黃色小鴨,雖然很受歡迎,但其實並不環保,因其主要材料是塑膠,長期在太陽下曝曬容易損壞且體型過大出現損壞不易維修,換地方展覽就需要替換成新的,這樣的做法其實對環境影響很大。再來是藝術家與社區合作。講師提到,藝術家可以通過作品的創作來表達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將訴求傳達給社區民眾,並促進更好的治理實踐。這些作品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有強烈的社會意義,讓民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能反思自身在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

  最後,講師扣合主題向我們說明了「融合藝術與ESG的展覽」中策展人、展覽館和觀展人三者的關係。講師強調了,展覽的策展單位或策展人要重視延續性,避免浪費。傳統的展覽常常在展覽結束後,展品和佈置材料就被丟棄,這樣的浪費是對資源的一大損耗。所以,策展人應該考慮如何讓展覽有持續的生命力,可能是將展品進行再利用,或者設計可持續的展覽模式,而這部分可以從多個面向下手,除去前面有說到的藝術品本身使用可再生資源之外,我們還能夠在選擇展場時選擇以太陽能或風能去支持其能源需求的展覽場地,有助於減少展覽活動對環境的碳足跡,讓展覽結束後的材料和資源能夠再生或轉移到其他用途。這部分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也是我在這場演講中學到最多的地方,讓我看到了藝術與ESG結合的操作方式。

  這場演講整體讓我收穫蠻多,首先是對ESG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看到了藝術可以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講師分享的可持續藝術實踐、藝術品生命週期管理,以及藝術家與社區合作的案例,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的力量不單單只是我們從表面上看到的表達美和創意而已,更可以是推動環境保護的力量。因此這場演講讓我深刻認識到藝術與ESG的結合不僅僅是一種趨勢,更是一種必要。而在演講的最後,講師分享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像是我們可以支持本地藝術家,參加社區藝術活動,關注環保藝術展覽,去表達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讓ESG不是單單看成一個理念而已,而是將ESG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作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