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愷岑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不久前參與了RE-THINK重新思考協會的環境教育工作坊,主要是提到了海洋廢棄物的問題以及協會辦理的多場淨灘活動的秘辛和所見所聞。工作坊一開始,講師詳細介紹了海洋廢棄物的組成元素(像是塑膠垃圾、漁具殘骸、工業廢料)和成因,讓我們能夠在一開始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有所理解。接下來,講師也分享了協會舉辦淨灘活動的經歷,在每次淨灘活動前,協會都會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對目標海灘的垃圾情況進行調查、招募志願者、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指導等。而在活動結束後,協會會對回收到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和分析,使我們能去了解垃圾的來源和組成。此外,講師還介紹了他們是如何通過社交媒體(像是與youtuber進行合作增加彼此的曝光度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活動)和社區活動(像是垃圾分類講座到大型的社區淨灘日),都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海洋保護。這個部份我覺得他們做得很好,因為我自己一開始知道RE-THINK也是因為在Youtube上面看到有人發布參與淨灘活動的過程影片。
另外,我非常喜歡他們製作的《海廢圖鑑》和《回收大百科》。《海廢圖鑑》裡面收錄了協會在辦理淨灘活動中撿到的各種垃圾,並使用3D技術讓這些垃圾360度旋轉展示,讓民眾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海洋廢棄物的種類和形態。而《回收大百科》則收納了101個台灣人最常碰到的垃圾品項,展示了每種垃圾的出現原因、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完全分解,以及如何正確回收等資訊。這兩樣都以很有質感的方式呈現了環保教育的內容,既美觀又實用。它們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還激發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興趣和責任感。讓人們在學習環保知識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和深刻地理解到垃圾對環境的影響,並鼓勵更多人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
總的來說,這次工作坊讓我對海洋廢棄物的問題以及淨灘的事前事後的診被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看到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為保護海洋環境做出貢獻。
總的來說,這次的工作坊透過講師的詳細講解,讓我再次認識到海洋廢棄物對環境的嚴重影響,還學到了淨灘活的組織和實施過程。從前期準備、現場執行到後續分析,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細緻的安排和協作,尤其是這種參與者非常多的活動,需要去顧及到每個人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保護海洋環境,無論是參加淨灘活動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像是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或是重複使用一些可回收的物品不要隨意丟棄等等,都能為環境的保育與永續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