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愷岑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不久前,我參加了在南美館舉行的「與千載南逢一故宮國寶佇臺南展覽」系列專題講座中的第二場,主題是「數位展示運用於博物館場域」。這場演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南美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展出的15件珍貴故宮藏品,講師特別詳細講解了其中的《清明上河圖》這件作品,以及這件作品當中隱藏的故事。講師深入的說明《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和歷史背景,並指出作品中不易察覺的細節和寓意,讓我們能對這件作品有更多的認識。
第二部分主要是在講述現在流行的數位展示如何應用於藝術作品,這個題材正是我一直以來感興趣的領域。講師從沈浸式數位展演開始說明,提到了一系列因媒介變化而演進的展示方式。最早的全景畫讓觀眾通過一條黑暗通道進入全景畫空間,被日光和畫中描繪的光線所包圍;隨後發展為西洋鏡;到現在,我們常見的虛擬實境(VR)和延展實境(XR)都是沈浸式展演的現代表現方式。講師解釋了這些媒材如何與藝術作品結合,創造出互動性強的展覽形式。像是講師有提到,故宮以郎世寧的生平為發想創作了《畫工遊蹤》,讓觀眾能夠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體驗郎世寧在清宮的生活和以前的創作過程。另外也有一些方式包括人氣選件的立體化,讓民眾可以與其互動,或是用簡單的圖像做引導民眾觀看展覽的輔助功能等,這些都是數位化展演的有效手段。最後,講師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國內外知名的沈浸式劇場團隊,並簡單分析了這些團隊所擅長的展現手法,例如英國的Punchdrunk,他們以非線性的敘事結構聞名,觀眾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場景中穿梭,體驗各種情節和角色的互動。
這場演講拓展了我對數位展示技術的認識以及對沈浸式劇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看到數位媒介如何豐富和提升藝術展覽的體驗。沈浸式數位展演體現了技術的進步,讓藝術表現形式能有所創新,而作為看展覽觀眾的我們也能夠更深刻地體驗和理解藝術作品,也因為聽完這場講座讓我蠻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展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