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芹
教育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這次的講座邀請了羅鈞鴻(小虎老師)跟我們做分享,剛開始小虎老師就提到關於聲音的事情,像是有些人的聲音原本就比較小,但是他強調聲音並不是天生就是這樣子的,而是後天的習慣養成,所以如果要讓聲音變好聽是一定有其可能的,分別有高音圓潤、低音渾厚,並且提到有咒語可以讓聲音變好聽,以高音圓潤來說,發出「ㄣ~~」的時候,要試著讓聲音有種開放、包容的感覺,這樣可以增加親切感,小虎老師還跟我們舉例子,讓我了解原來同個聲音,有使用「ㄣ」的感覺與沒有差異非常大,完全給人不同的感受,甚至能順服他人;以低音渾厚來說,發出「ㄚ~ㄤ」的時候,要試著讓聲音有種厚實、沈穩的感覺,這樣可以增加權威感。聽到這裡,已經完全激起我的興趣了,雖然自己原本聲音就被他人說很清晰很好聽,但是自己從來不知道聲音是可以練出來的,一直以為聲音好聽是天生的,透過小虎老師提供機會讓我們稍微練習一下,我發現真的有更不一樣的感覺,帶有更濃厚的情感,真的很有趣且很有意義。這裡小虎老師提到動聽的重要性,甚至大過好聽,因為有些人聲音雖然好聽,但是卻不讓人喜歡;有些人生因雖然沒那麼好聽,但是卻讓人喜歡,會有這樣的情形可以是因為聲音是否動聽,這禮有學生提到聲音動聽讓人的感覺像是要耐聽、聽起來舒服、悅耳療癒、讓人起雞皮疙瘩等等,我自己覺得動聽這個詞讓我想到唱歌這件事,有些歌曲雖然去掉很好聽,但是卻無法引起自己的共鳴,追究原因,我覺得是因為歌手並沒有把自己投入當下歌曲的情感中,自然無法與歌曲融合,儘管聲音好聽,歌曲好聽,當自己再次看到那首歌時,自然不會想再聽。
如果要讓聲音更有效力,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投射在他人的角度上,類似換位思考的概念,這樣才能引發對方的共鳴。另外是情緒強度,當最後一個字更有強度,可以暗示他人讓人有相對應的回應,像是如果尾字有活力,會讓人更有回應性,因為你的語句帶有期待,暗示他人多對你有所回應。再來是意圖,就是我想和你說些什麼,當表達越直接、越明顯,就越能讓對方主動進入狀態,並且也是正向的回應。所以我們說話要向投籃一樣有目標,要先瞄準,也就是與他人溝通的動機,然後蓄力準備力量與他做溝通,最後出手跟他說話。說話的心理素質會影響說話,以我自己來說,當我遇到很久沒遇到的同學,就如投籃的第一步驟瞄準,原本目標是那位同學,但是因為心裡擔憂他會認不出自己,或是他的回應可能會讓人失望,所以動機就將弱了,自然出手的步驟可能就會消失。此外,加入手勢,可以讓聲音有加速度的力量,進一步提升說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