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翔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因為愛你,這部作品探討的除了是同志間的愛情還更聚焦在討論「愛的本質是什麼」。本部作品的時間設定在50年代的美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那時的美國尚未發生過「石牆運動」。在60年代前的美國,同性戀是非法的,他們被視為是異常的瘋子,被認為是敗壞道德的存在,不光是無法自由戀愛更是在生活中被處處刁難歧視。石牆酒吧是間由罪犯經營的無執照場所,一般人不會選擇來這樣的酒吧,因為不只費用更加昂貴,酒品品質不佳還時常受到警察臨檢刁難。可唯獨這個地方成為了同志的避難所,只有在這裡他們才能遇到一群願意接受他們與許他們表達情感的同伴。而1969年由於警察的惡意驅逐,成為導火線,引爆了同志族群多年以來累積的不滿。最終發展出一系列暴力衝突。石牆事件也被視為改變同志族群命運的第一場運動。而電影的設定是在石牆運動之前也就是社會對同性戀視為疾病的年代,故事中的兩位女主角泰瑞斯與卡蘿,不只無法被社會接受,更無法好好享受自由的戀愛。可即便這樣她們仍願意跨出第一步勇敢遵循內心的想法,即便其中發生了許多爭吵、甚至分離。最後電影沒有明確演出她們是否成功的在一起了,但我想,那樣愛著對方、願意為了彼此而燃燒的伴侶是沒有理由被社會的枷鎖給限制著的。並且我認為這份勇敢愛的決心是值得受讚揚的,這部分也讓我覺得很值得省思,會讓我思考在這個社會風氣相對開放的年代,我是否也能堅持內心的感受,找一位與我真心相愛的伴侶。另外電影也在其中一位女主角卡蘿的身分探討女性的社會框架,她是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女友。然而在社會的框架下她又有機會做自己嗎?電影用許多方式表現出了那個時代對女性保持「女性該有的模樣」,像是妻子在重要場合應該穿的體面才不會丟了他丈夫的臉、媽媽就該肩負起相夫教子的責任打理好小孩的日常事務等等。這些畫面都表現了在性別刻板印象下,我們早已被定義且受他人期待而無法改變的責任。另外對於泰瑞斯態度的轉變也描寫的很好,最初她只是個沒有主見的小女孩,和男朋友在一起並沒有愛的成分,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因為社會認為這個歲數的男女就該談戀愛而找了一個男朋友。然而在她和卡羅一次一次的互動後她終於能從本來被動的態度變得主動,不只是能主動追逐戀愛,更重要的是有了拒絕的勇氣。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在與卡羅熱戀的這些日子,她從一位隨波逐流的小女孩變成了能夠聆聽自己的內在,勇敢為自己發聲的人。而本部作品也丟出了一些問題供觀眾們思考,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愛是什麼」。故事的後面卡羅決定與丈夫離婚,即便這會使她失去依靠甚至失去對孩子的扶養權,在爭吵中也能發現卡羅與丈夫之所以在一起似乎不是因為愛,而是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自然而然的認為另一半就是要找門互相當,不會讓彼此失去面子的對象。而為對這部分的反思就是愛不該是給為了利益而在一起的兩個人,而是給那些真正有感情願意接納對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