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講座】文化轉譯與故事行銷:臺灣吧經驗心得
很開心在3/15的下午兩點到四點能參與應數系所舉辦的【教育創新講座】文化轉譯與故事行銷:臺灣吧經驗分享講座,原本來參加的動機單單只是看到臺灣吧,就想起是那個以前不管是國中小老師上課時會播給我們看的影片,就眼睛為之一亮想一探這個公司如何發展的就報名了,也順利錄取講座,在當天也滿懷著期待參加。
執行長一開始先讓大家猜猜看臺灣吧這間公司今年已經要邁入第十年了,如果什麼都不做乾燒一年公司要花多少年養將近四十名員工?答案是差太多要「四千萬」!我覺得執行長一開頭問這個問題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概念,也引起我們的動機,這麼大一筆錢要怎麼賺、會從哪裡來?接下來執行長就把臺灣吧目前營運的三大方向和我們做介紹!
第一個部分是:知識媒體經營類似像製作公司,主要的方向是品牌經營或專案行銷,這也讓我知道近幾年臺灣吧不僅僅和政府的公部門有專案的合作,就我所知臺灣吧曾經有與交通部合作拍攝道路交通安全節目、和臺北觀傳局合作推出《在世大運看見臺灣》,最近也有正在籌備2025年即將到來的雙北世壯運《STRONG》,主要處理角色設計包含了基礎角色設計、角色故事和3D建模等等,而民間也不只是和企業合作也與不同的地方團體組織合作,例如:高雄鹽埕專案《捌零參大戲院:雙語導覽旅遊規劃》利用數位導覽的形式重現當地文化及故事呈現,還有和客家電視台合作《客客客棧》,節目也要邁入第四季了,除此之外臺灣吧所設計的臺灣黑熊—黑啤!其實在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是因為台灣吧也能利用IP授權的方式做聯名。
第二個部分是「大抓周學院」的線上教材開發,我認為這部分的開發和蕭執行長原本是高中歷史老師有關,想利用自己的平台,與業師合作有系統性地教授可能是學校學不到的知識,或想增進自己能力的地方,所以在不同年齡層或不同身分都能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課題進行學習,不受空間及時間的限制,而且也告訴我們很多的領域知識其實是可以互通的,不用刻意侷限自己,可以多去看看不同領域,再運用到自己身上,而且執行長透露未來也想開發有關師培的課程。也和教科書出版社合作讓黑啤也出現在課本上!
第三個部分是「小黑啤兒童讀物」,為3-8歲的臺灣孩子打造學習樂園,不只有兒童繪本更還有有聲書,不只有中文還有台語和客語,甚至延伸開發桌遊,在影像方面更是不能放過,打造小黑啤玩臺灣的動畫節目,秉持著「從小看臺灣,未來不小看臺灣」的品牌精神,發展臺灣在地特色。
最後執行長也有和我們分享,他覺得在現今社會當中很重要的三個特質,第一個是:適應力,因為變動才是常態,第二個是:行動力,能力是執行出來的,第三個是:反省力,進步才是真的。之後繼續和我們分享行銷的三大要素,要知道目標是什麼、了解受眾、在對的時間點發送。而行銷的目的是被看見,但要先滿足了觀眾的需求,想說的話才會被看見才有影響力,這也讓我知道創立一個品牌是多麼不容易,擁有好的形象更是困難,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做出一個被世界看到的品牌,說出對世界有影響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