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淨涵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數位科技融入教學——以因材網、均一、學習吧、Pagamo為例心得
在3/20號來聽永康大橋國小的蔡宗家老師來講述「數位科技融入教學——以因材網、均一、學習吧、Pagamo為例」,由於現在很提倡「適性教學」以及「數位化學習」,所以不管是教育部或民間就開發了各式各樣的軟體,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包含:學習材料、學習方法、教師或同儕的引導等。而適性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習內容、方法、路徑與步調差異的個人化學習。又因為班班有網路、,數位化學習就可以不受時間或地點給限制,老師也能指派線上作業,還能利用AI提供數據進行診斷看學生還有哪裡不太熟悉。所以今天的講座介紹了以下四種目前較主流使用的軟體。
第一種:因材網
是由教育部的全國適性推動計畫所設計的,有相當多元的登入方式,使用者的類型也非常多,例如:校管理員、教師、學生,最特別的是家長或大學伴(各校夥伴大學的大學生)都是可以進入因材網,去看孩子們的學習狀況。而因材網的課程真的很包羅萬象,除了基礎的學科教材,還有為備考的學生設立大考專區,甚至還有資訊、素養的教材,還有設計遊戲教材非常新穎且多元 。學習方式也很特別,可以根據自己想學習的教材進行點選,會先觀看教學影片,而在影片中會出現影片檢核點,有練習題看自己目前有聽懂嗎,如果不會可以把影片在看一次,順利答對就能繼續課程,之後還有動態評量,更廣泛的評估,甚至還有互動式的教材,讓學習更有趣。而老師能用的功能也很多,可以指派任務給學生不僅能規畫個人的任務還能分配小組,完成任務老師也可以發送代幣獎勵學生提高動機,並且還能從後台看到詳細的數據從影片觀看的情形還有學生的作答情形,還能運用討論區進行導學活動……等。因材網的設計真的十分多元及先進,可以讓學生有可以自主學習的平台還能利用知識結構的學習系統,配合人工智慧以及學習行為分析,智慧且適性地診斷學生,不僅能配合小單元甚至跨年級的診斷也沒有問題,讓老師更清楚每位學生的需求進行補救教學,有了這個平台的確能夠讓老師有更多元更方便的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但裡面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裡面的影片大多都不像訪間的有趣,可能會讓學生動機下降,再來教師在指派任務時要注意分量,讓學生不會因為題目太多而導致放棄。但綜觀以上若好好使用,因材網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數位融入教育的教材。
第二種:均一教育平台
均一平台是屬於民間基金會所設立的,我很喜歡均一平台的願景:「讓每一個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是我很嚮往實現的理念。均一在教材方面也是十分豐富可供學生自主學習,除了了有基礎的學科知識,一樣也有素養導向的教材,更結合時事以及生活環境,而且影片的製作相較於因材網更美觀有趣,當然也有習題的設計,了解目前的學習狀態,精熟的機制也很好是需要過一定時間再回來答題,讓學生經過複習才不會讓知識點遺忘,我認為均一的優點不只是影片的精美,獎勵機制的設計也很吸引學生目光,例如:能量點數來頭貼蒐集、徽章獎勵還有活動限定徽章可以蒐集,基本的指派任務、觀看後台數據均一也都做得到,也是一個很好的適性教學平台。
第三種: 學習吧
也是現在很多老師及學生使用的平台,基本上的功能和均一、因材網大同小異,但我認為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教師在設計課程方面,竟然可以和其他老師共備,還能新增書籍、多媒體,評量也很多元可以讓學生繳交中文或英語的口說作業,所以教師的活動性更高,之後也會開發適合平板的專屬頁面。
第四種: Pagamo
是一款是一套由台灣大學葉丙成教授與學生團隊共同研發,且獲得的免費線上學習遊戲軟體。希望利用課餘期間,同學們可以運用這個遊戲平台複習課業,當然教師一樣也有可以觀看學生學習狀態的後台,不只是個人遊戲,教師一樣可以建立班級讓同學們一起玩,轉換了平時打電動的時間集中在「回答問題」、「解決問題」這件事情上,但也不用擔心學生玩太久,團隊在設計遊戲時,也特別針對網路成癮議題加上「能量值的功能」,那什麼是能量值呢?學生每日擁有的能量值是固定,每作答一次會扣一定的點數,一天學生的上限是答題 60 題,約 45-70 分鐘!可以邊複習課業還能體驗到玩遊戲的樂趣。
以上就是我簡單分析了四款數位教學的平台,每一款都有不同的優缺點,每個老師也有熟悉的軟體,但宗旨都是希望利用科技來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謝謝科技的進步和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發協助,讓學生和老師能有更好的平台幫助學習,但也代表將來要成為老師的我們,也要學會這些科技平台,建立一套最適合自己和學生的使用方式,所以最後也謝謝學校辦這場講座介紹這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