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芹
教育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數位科技融入教學
剛開始時,講師介紹了因材網的使用方式,其中提到教師設計科別及內容後後,可以讓學生去做預習或是複習,也可以進行單元診斷,但老師需要斟酌設計份量,因為如果太多的話,可能孩子會很難去吸收。此外,因材網另一項優點是可以去做互動式的學習,就是如果孩子答錯題,會有提示幫助孩子繼續下一階段的學習,教師也可以從中去了解孩子需要加強的部分有哪些,這種方式對於師生來說都有很大的益處,同時我覺得也可以補足實體課程的不足。由於孩子有個別差異,所以可能的弱項都不一樣,這時教師可以透過儀表板去指派某位孩子需要補強的任務,類似差異化教學的概念,而非要像傳統教學一樣。對於有準時交作業或是課程表現良好,教師也可以使用行為主義提到的代幣去獎勵孩子,相反的,對於沒有準時交作業或是課程表現差的孩子,教師可以使用扣除代幣,也就是削弱的方式去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產生,雖然如此,我個人並不是非常認同使用這樣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學習,因為孩子可能會變得因為想要得到外在獎勵而學習,而非是內在動機的因喜歡學習而學習,不過使用此種方式最好的就是可以產生立即且明顯的效果。再來是因材網的課程包操作,課程包就是針對課程需求去安排課程的主題內容,學生可以透過課程包在課後做複習或是進行線上任務,非常的方便,這裡講師還仔細地跟我們介紹教師如何去操作與設置這些功能!
除了因材網,講師還介紹了均一教育平台,它是目前全台很多班級、學校、老師使用的工具,主要目的是想幫助那些偏鄉或是資源不足的孩子進行學習,任務技能部分,可以選擇科目、單元、主題,然後指派給學生,也有壓力條可以讓老師去知道這樣的任務量是否對孩子來說太有壓力,每次完成任務,就會有能量點數、徽章可以累積,不過要達到精熟才可取得,這樣的外在動機真的還蠻吸引人的,也可以透過精熟目標去將獲取的知識由短期記憶轉至長期記憶,這樣記憶的內容就不會那麼容易就忘記。單元前測(找出學生不足的地方)、後測(檢核學生的學習成果)及分組功能(同質性分組)可以幫助教師達到差異化教學目標,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單元都包括了單元前測、差異化指派任務及單元後測,如果孩子能力較差,可能會幫助他使用因材網或是均一教育平台讓其不斷地複習增進學習成果。不過這裡講師也提出了一個很直得思考的問題,如果孩子在解題的時候,每次都會不斷地按解題說明,甚至按到答案都出來了,那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均一教育平台可能的作為又是如何?答案是以均一平台來說,會指派一個「類似」的提出再讓這位孩子試一次,如果答對,才算真正通過,對此我覺得非常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