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心盈
管理學院
經營與管理學系
碳足跡盤查管理師證照顧名思義是以碳足跡盤查為主的證照,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具體ESG內容之碳排放盤查及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實體案例進行說明與操作,讓參加完此課程的學員能在未來的企業中容易運用及導入碳盤查的相關應用。
此次課程邀請到的導師為豐麗康國際開發有限公司總顧問師兼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人權觀察組織台灣辦公室ESG總顧問師:楊聰榮先生。他的經驗非常豐富,除了上述所提及,他還是中國生產力中心ESG與碳排管理講師、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多種身份,因此能邀請到他來為我們上課真的是一大榮幸。
和溫室氣體盤查管理師一樣,需上滿8小時的永續課程,最後再抽考題庫裡的問題,總共50題,一題2分,只要達到70分即可成功取得證照。
首先楊聰榮先生先為我們說明碳足跡的基礎與概念,讓我們了解ESG和碳足跡的定義與其關聯性,並提到碳足跡相關議題的發展趨勢與其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像是台灣碳足跡標示的推動、產品碳足跡的評估等。
接著介紹碳足跡盤查的原則和方法,以產品碳足跡國際規範ISO 14067的標準條文做解析,解釋了其中的專有名詞、適用範圍等等,並說明碳足跡盤查的主要原則:界定邊界、確定範疇等,避免將物品的分類搞混。
再來導師帶我們了解企業碳足跡的分析與評估,先介紹常用的碳足跡計算工具和資料來源,再比較各類型企業活動的碳排放特點,最後再說明如何進行碳足跡的基線建立與比較分析,像是生命週期盤查分析(LCI)。
中午休息1小時過後,下午繼續講解剩餘的課程,接著是碳減量策略與行動,需要評估和選擇合適的減碳措施,並以其推動節能、再生能源與其他低碳技術的應用。
接下來則是在說明碳足跡盤查的報告與認證,了解足跡各類產品的計算規則及環境宣告、碳足跡活動數據執行程序作業,並進行碳足跡的計算與熱點分析、碳足跡成果發表及碳足跡報告書內容。
最後一堂課則是關於碳足跡管理的未來趨勢與挑戰,了解國際碳足跡認證標準與程序、如何有效地報告碳足跡結果並確保其透明和可靠性,再說明全球氣候協議與碳市場的發展概況、如何將碳足跡管理整合到企業的ESG策略和永續發展。
學習完以上課程後我受益良多,了解到原來碳足跡不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其包含了許多的學術層面,碳足跡也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了一大部分,你所使用的任何產品都有碳足跡的身影,因此要盡量選擇減碳標籤的商品,才能減緩地球暖化,並達到全民綠色消費之目的。對廠商而言,取得碳標籤之產品會與環保集點制度結合,且減碳標籤之產品可納入政府機關採購範圍,極具申請誘因,也能達到實質的溫室氣體減量與形成所謂的綠色供應鏈。
最後我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順利取得碳足跡盤查管理師的證照,過幾天後證照也寄發至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