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婷
人文與社會學院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在暑假的閒暇之餘,我開始學習了Google的證照相關知識,為了增廣自己的見聞,為未來增加競爭力,這張證照的內容,在於敘述版權的相關知識,對於平時有在畫畫的我,了解這塊知識,可以在自己的圖被抄襲的時候,有基本的應對策略,而這就是我考取這張證照的初衷,不過也僅僅是初衷而已,因為學習的內容,有很大一塊是我預料之外的。
這個證照主要學習有三個領域,第一個,就是關於版權介紹,過去,我一直以為版權是要作品發布的時候才會算是具有法律所認證的版權,這時候才對他人的重製有約束力,但版權的效力,反而是在作品被儲存到實體媒介時就開始算起,重新學習後,我才知道,為什麼當初新竹市長的論文抄襲事件,比對的不光只是最後論文的發表時間,也涵蓋在過去每一版的檔案,原來它們都有著作權的保護,而法院需要的舉證證據,就是要舉證誰的檔案建立時間比較早,誰才是原創,以此為基準認定抄襲事件,著作權保障的是創作的作品,所以像是文字敘述的標題或是某件想法,就不再著作權的保障範圍內,不過裡面有一點讓我很意外,就是自創的食譜也不含蓋在著作權裡面。
生活中所見的創作大多都受著作權保護,只有原作者擁有作品的重製、改作權,如果要使用相關的作品都要向原作者取得授權才能使用,不過在法律上面,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合理的使用這些有版權的東西,依每個地區的法律不同,則會有不同的規定,但基本上就是以使用目的是否非商業或是具有教育意義、版權的性質、與原作的相似性占比、對版權方利益會造成影響作為判斷依據,如果不確定自己所使用的範圍是否在合理的使用範圍之內,可以透過法律諮詢去詢問,雖然我們學習到了很多版權相關的知識,但整體來說,都是大方向,因為判斷基準很主觀。
接著第二個領域,就是在敘述Content ID相關執行說明,這個機制主要是Youtube用來審查抄襲的工具,原創的影片發布者透過版權聲明Content ID,建立參考檔案做為比對資料,就可以在後續有人抄襲的時候,自動將對方的影片作處置,可以要求利益的分配或是將對方影片下架,不過,這套系統是使用參考檔案進行自動的比對工具,如果源頭的檔案有問題,那版權的通知也會跟著出錯,這時候就會有另外一套人工的除錯流程要進行,不管事對於影片的爭議或是版權的合理使用和已經經過授權但版權方未設定允許權限等,都是這個章節的重點,總之就是死背的單元就對了。
最後一個章節,CMS經營頻道業務,也就是內容管理員的經營方式說明,講述的內容就是管理權的分配問題和Youtube的經營策略還有一些工具的說明,這部分的內容算是不好記憶,感覺比較難用邏輯去推理,很多都是未知的東西,去敘述它們的操作和使用方法,我將這些定義為工具查詢導向的內容,真的要用到才會熟悉。
這張證照算是蠻有趣的,可以認識到許多不同的知識,雖然死記的部分有點多,需要一點時間去準備,但通過後感覺很充實,希望這些知識可以在未來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