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這學期很高興能繼續參加東陽雙語的課輔活動,透過這一次的說明工作坊,我了解了本學期課程的規劃與目標,也對於雙語教學有進一步的認識。參加雙語課輔的時間已逾三個學期,這段時間以來我設計過許多不同領域學科的教案,例如以CLIL模式設計數學、藝術、綜合、體育等科目雙語教學。這學期我便以南部與東部的生活型態為主題,分別介紹了慢活與熱氣球。
比較南北部人的生活差異,其中普遍的一個特徵之一,便是急躁與慢活。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急躁的人總是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生活緊繃而疲憊;而慢活的人卻能夠沉浸於當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和緩慢的步調。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急躁的生活態度,追求效率和成果,卻忽略了慢活所能帶來的深度體驗和內在平靜。因此我想設計慢活的課程,引領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急躁和慢活是兩種極端的生活態度,但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平衡點。我們可以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保持冷靜,而在閒暇時刻嘗試慢活的生活方式。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平衡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擁有更加健康和充實的生活。
另一個主題熱氣球是台東的著名觀光資源,結合康軒版六年級上學期的熱傳播作為主題。介紹熱對流這個普遍存在於生活中的科學原理,其概念雖然經常被應用,卻對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因此設計此課程透過操作實驗與使用多模態表徵的方式設計簡報與教學海報,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做為前導組體,輔助學生將熱對流的概念具體化。整合雙語教學與自然探究課程並不容易,要在學生的母語和目標語言之間找到平衡點。除了可以運用雙語教學的策略,如漸進式雙語教學、語言交替教學等,讓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同時,也能逐步提升目標語言的能力之外。我也秉持CLIL模式的精神,強調學科概念為主,語言情境為促進學習的一種方式。而在教學設計中,提出引導式問題解決方法是十分有效的。透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此外自然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教案應該設計一些實驗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探究,從探索中自主建構知識。
透過這學期的雙語課輔實務,我對於雙語教學有更深刻的認識。從一開始像是在作大學報告般將報告內容轉化為全英發表,再到現在我能精簡與篩選合適的重點,並以學科的重要概念為主,讓學生在英語與生活的情境下,自然地使用雙語交流和學習。感謝東陽國小的老師和師培中心的協助,我們才能擁有寶貴的入校服務機會,不斷累積經驗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