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學課程博覽會活動心得

【校友中心】112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公共性)>全臺首學課程博覽會活動心得
發佈日期:2023-07-02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今年六月我組織一些修習師培課的朋友,自發參加第五屆「全臺首學課程博覽會-2023創新、跨域、未來」的活動。雖然下禮拜日就要考教檢了,理應閉關讀書的我們,卻願意留給了自己半天的空閒,只因不願錯過這個一年一度的盛會。大學四年參加了三次實體與一次線上直播,儘管從未抽中ipad ,卻總是感到收穫滿滿。

    第五屆的主題是「創新、跨域、未來」。身為教科組的我,對於國中小的學生所做出的許多作品都感到相當佩服,且聆聽他們的口頭報告後,我能夠肯定他們是真的用心參與且理解這些東西。我認為現在的教師與學生之所以要懂數位學習,是因為運用資訊科技輔助學習,不能單純為了科技而科技,仍應符合需求和解決問題的原則進行設計。因應疫情遠距的需求,許多學習相關的科技快速誕生。然而如何將這些軟硬體應用及統整成可實行及推廣的教材,以更合適的回應每位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需求,也是教學科技組一直在訓練的內容。為了達成善用資訊科技融入以促進數位學習的願景,我們應該提供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開放學生自訂學習步調,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安排建構的任務,進行更高層次的探究、創造與實踐。綜上所述,現在的教師與學生要懂得數位學習,才能真正發揮數位學習的優勢,期許未來我也能夠提供更多元的數位學習策略給學生選擇,讓數位學習更加豐富完整且有彈性。

    我看到教學互動區有許多科技載具的融入與創客的實作,例如南科實小的孩子用3D列印打造滴灌設備、用micro bit寫一個感應校園各處土壤底質的積木程式;海東國小的小朋友用程式寫下提醒用藥的程式,展現對獨居老人、用藥長輩的關懷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科技也結合了跨越學習及未來永續。從國小到高中,不分年齡大家都能意識到自己作為全球公民一份子的責任,以SDGs永續目標作為學習主題,科技與語言作為問題解決的工具,並在生活中實踐。

    除了上述兩所學校,還有像是南大附小以類似密室逃脫的數字線索,設計一道道充滿巧思的題目,讓人佩服孩子們的創造力;西門國小永續行動家,結合VR體驗讓現場大排長龍,展場佈置與互動讓人能一窺雙語的面貌,以及清楚了解循環經濟的永續概念;東陽國小的學甲必比登,學生以雙語介紹在地美食令人食指大動,道具製作精美,讓我私心多要了幾張不同的籤,每張都能感受到學生滿滿的用心。

    其實還有很多沒能在心得中詳細介紹的學校,也都讓我大開眼界。畢竟攤位玲瑯滿目,只可惜不能把一小時當兩小時用。期許未來自己成為老師後,也能帶領孩子發揮創造力,探索學習潛能與豐富多元的生活。最後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籌辦,恭喜第五屆全臺首學課程博覽會大成功,期待也相信明年一定會看到更多精彩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