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雖然這次的講座名為「揮別金魚腦的高效記憶術」,不過魏美棻講師並非直接講述關於SQ3R、卡片盒筆記法等記憶相關的策略,而是引導我們建立的是記憶的深度,提升我們對於記憶的需求後,就能掌握其邏輯和脈絡,讓記憶變得更加容易。
在講師分享的過程中,我經常會想起教育學的認知學習論,並從老師設計的許多體驗活動中得到印證。例如老師反覆強調要先安頓自己的心,讓新鮮放鬆,準備好開始記憶學習。就與我們曾學過的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不謀而合,即是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準備律是刺激反應的聯結,隨個體身心準備狀態差異而異。個體在需求狀態下反應時,將因反應而獲得滿足,有過滿足的經驗,其後在相同情況下會出現相同反應。再者像是講師提到設定標準這件事,也是告訴我們要針對明確的目標採取行動,才能避免白費力氣,並更精準地產生連結和關係。此觀念讓我聯想到奧斯貝認知理論的前導組體概念。前導組體為比學習教材本身具有較高的抽象性、通則性和涵蓋性的引介材料,對於新舊學習間適當的關聯,是增進有意義學習的重要關鍵。例如前導組體事實上是重要的提示線索,能促使學習者建立內在知識結構與外在訊息的聯結,幫助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只要能訂定出明確的目標架構後,就能找到合適的學習材料,幫助我們對要記憶的內容產生更緊密的連結,也更能保持在自己的長期記憶中。
在多重輸出的步驟,則與我們的記憶力策略還有經驗金字塔有關。按一般人的短期記憶,其串節數約為七加減二,即在五至九個串節之間。意元不限於數字或單字,由兩個單字形成的詞或數字形成的成語,也同樣成為串節。所以我們背電話號碼會比我們任意背誦七個數字來的容易,而許多政府單位的熱線就會使用諧音加強記憶,例如: 02-23167586(惡習依舊、欺我報料)—法務部「我爆料」廉政檢舉專線。
我覺得美棻講師今日帶來的講座真的非常用心,不同於一般講座對觀念的不斷灌輸,美棻講師總會安排許多有趣的體驗活動,讓觀念是經由理解後吸收,而非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其中,我很喜歡老師會用螺旋式的方式反覆強調同一個概念,也讓這個核心知識能夠貫穿整場講座反覆印證。例如從一開始老師請我們記憶描述彩色鵝卵石的時候,就已強調我們須定出明確主題,並做出鮮明的分類,好能夠產生適當的連結。而後來我們在背誦一大堆單詞的時候,也能夠應用著些觀念,從有生命/無生命的籠統分類,到顏色、運輸工具等更細項的記憶連結。最後從記憶策略的多元與應用,我可以意識到工具有千千萬,然而正確的記憶態度與思維卻只需掌握其一,我想這也是魏美棻講師希望我們能夠意識到的關鍵吧。
教檢倒數60天,期許自己能應用這些記憶策略,以及調整自己對記憶背誦的心態,才能更得心應手地跟著自己合適的步調學習。相信未來從事教職後,我也能將這套觀念傳遞給我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機械式的死記硬背,而是從觀念開始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