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關懷徵文_閱讀類_佳作_111/12/14

發佈日期:2022-12-20

張栩荣

理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此次比賽是藉由閱讀從道教太乙真蓮宗到太乙淨土派的發展與傳承後,寫下觀後感交給評審進行評比,有幸此次我的作品能受到評審委員的青睞!如果只從書名來看,對一個平時沒有接觸太乙真蓮宗或太乙淨土派的道教信徒或一般人而言,這本書似乎很難對他們產生吸引力。不過,如果再從書裡面所傳遞的思想與作為來看,那麼對常人不見得那麼沒吸引力。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此書中所傳遞的思想不只是一般的道教思想與作為。

    該書講述了太乙真蓮宗的思想及該組織在社會上對弱勢的扶持,內容沒有過多的華麗詞藻,都是實例及引經據典,我閱讀時感受的是太乙真蓮宗赤裸裸的真誠,我這一生見過許許多多的教派及黨派,擅長將他們的虛偽隱藏在高尚的思考中,太乙真蓮宗赤裸裸的真誠相比起那些組織又往往較沒有曝光度,有幸經由此次活動能了解到該宗的理念,我也因此回顧了我過往的人生,對我來說寫這篇文章的過程很辛苦,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要再重新經歷一次傷痛。

    愛與恨、善與惡、痛苦與快樂、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去、清醒與糊塗、路人與朋友、聰明與愚鈍、疾病與離別……構成了我的一生,我活到至今已在這個世界生活了二十載,已見過許多人事物,知人不易,知己更難。人世間迷霧漫漫,我時常被事物的表象給迷惑,此書讓我反省了過往: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冷硬的,不一定是石頭;笑著的未必幸福,流淚的不一定痛苦;所說的不一定是所想的,所做的不一定是所願的。

    之前,除了常被事物的外表所蒙蔽外,我也常被煩惱所困惑,需要尋求解脫,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然而,究竟是誰困住了我呢?...「沒有」

  文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這本書我前前後後看了許多次,書的理念點醒了我:「既然沒有人捆住我,又談和解脫呢?」原來,我心中的煩惱是自找的,是我自己綑住了自己!曾經,我需要追求解脫,然而追求人性中至善的初衷,才是追求人最一開始的根本,讓自己摒棄這世間的雜念。其實,好的東西都是人與生俱來的,只是需要自己把它們挖掘出來,摒棄不好的思想,此書從一開始到結束其實都在講述一個道理: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讀過此書後我發現很多事情並不是我以前所想的那樣,從承擔與付出中被行動中的善念潛移默化,我的思考不再怨天尤人。對於住在非洲貧民窟的孩子來說,飽餐一頓就是幸福;對於身處戰亂的難民來說,安穩度日就是幸福;對獨居老人來說,有人陪伴就是幸福。之前我覺得能有個正常的家庭就是幸福,但那不過是世俗的價值觀,從書中我知曉幸福就是一個「念」,自己想通一切就都通了。

    以前我做善事是為了生存,現在它彰顯了我人生的價值。

     謝謝主辦單位舉辦此次比賽,讓我除了得獎同時在待人處事上的思維也有了大大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