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食農趣 - 食材尋寶大冒險心得

發佈日期:2022-11-24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民以食為天,卻並非每個人都能落實永續的飲食習慣。藉由此次參加盛夏食農趣的競賽,我蒐集資料並了解了家鄉-中埔的特色。中埔鄉位於臺灣嘉義縣,也是嘉義都會區中的衛星城市之一,對嘉義市的醫療、教育、交通等資源的依賴度皆相當高。在我有記憶以來,中埔一直是一個純樸美麗的地方。隨處可見的田野風光,總能讓我沉澱在城市裡被喧囂飄盪搖擺的思緒。小時候我對家裡的第一個印象是有很多農產品,像是鳳梨、木耳、板栗等。後來才知道原來中埔曾經誤打誤撞的,成了檳榔的最大宗產地。由於農民在耕作時,習慣種植檳榔為界,買賣檳榔只是順手為之。不料在一次的天災中,檳榔價格飆漲,中埔便這麼以檳榔為貴了起來。至今,中埔鄉的有錢人家,十之八九大多是種檳榔賺大錢的「菁仔農」。

    因此這次教案以中埔農特產為基礎,發展愛惜食物的主題,建立飲食應該具備的環保態度,「吃適量」、「吃在地」、「吃當季」,及分享永續發展目標之內容。這次競賽很榮幸獲得創意優良教案的肯定,糧食危機的問題其實並不遙遠。儘管環境的守護很重要,飲食的需求不僅是最低限度的生理需求之一,許多進口食物的營養價值與美味,仍是許多人難以割捨的愛好。這些年來,不當的資源利用及過度浪費,以讓世界的貧富差距與糧食數量出現失衡,消除飢餓與貧窮的問題刻不容緩。交通革新促進了全球化,也改變了整個地球的供需體系,甚至造成了許多跨國的糧食交易。除了加強飢餓與貧窮現象正在發生的意識,每個人也須理解自己和問題結構的關聯其實密不可分。因此覺察此議題的影響層面,培養學生乃至大眾,如何擁有善用海洋資源的能力,有其急迫性與重要性。相信透過教育,學生能夠建立易於實踐的消費觀念和目標,提升環保永續、減緩浩劫的行動意願,在生活中持續落實,進一步即可影響周遭親友共同響應。

    除了透過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如何進行永續的消費與飲食,也可讓學生自我挑戰飢餓三十等活動,在確保安全性的情況下,感受飢餓的難受。相信若糧食可以不被浪費,就一定會有多餘的資源可以用來幫助需要的人,這些人可能遠在非洲,也可能只是在我們家社區巷口的阿伯一家人。「吃適量」、「吃在地」、「吃當季」,就國小階段而言,我希望可以教導班上的孩子不留下廚餘,適量盛取、愛惜當地與當季的有機蔬果,並均衡飲食。或許我們所做的努力無法直接影響到非洲的孩子,但相信我們都可以一起改變,由自身開始實踐,幫助地球變得更適居美好。

    最後,此次撰寫教案讓我意識到教案就是教育理念具體化的工具,利用教育可以用來促進改變,唯有大家真正轉化了觀念,才能讓善的循環被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