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接送情還是恐怖情人—「跟蹤騷擾法」管什麼演講後心得

【校友中心】111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公共性)>溫馨接送情還是恐怖情人—「跟蹤騷擾法」管什麼演講後心得
發佈日期:2022-11-16

李畯家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近幾年跟蹤騷擾法剛推行,社會上因此有了許多討論。今天南大生輔組邀請到一位有做過相關專題的鏡周刊記者為我們解釋相關的概念。

        一開始記者說明了屏東通訊行女士的案例,也因為這個案例加速了跟蹤騷擾法的制定,結果法律出來時,PTT一堆帳號就說:「台女追不起拉,追一下就要告跟蹤騷擾」甚至還有提到少子化的問題,其實我當下看到的時候眉頭直接深鎖,完全不知道他們講這種話時有沒有經過腦袋思考,但這也顯現出臺灣的法治和性平觀念非常需要加強。記者也說明了一些跟騷法的處理流程,例如一開始會先口頭告誡而不是直接處罰。

        記者也說明了雙方的生命故事,生活經驗也都會影響到他們的認知思考,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覺得我只是獻殷勤,卻被對方視為變態?我們自己也該思考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不管是收禮或是送禮,學會有界限才不會讓事情演變成無法收拾的地步,有可能你的善心,會變成壓垮對方精神狀態的最後一根稻草。

        記者簡報中有一句話讓我心有戚戚焉,就是:「界線到底在哪裡?我們可能很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尤其是自己情緒高漲的時候。」我們在關係中感覺到著急時,很容易無法理性思考,做出一些自己都難以解釋的事情(如:瘋狂傳訊息)。當下聽到時其實很有共鳴,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很容易在人際關係中想太多的人,但後來我學會慢慢等待,告訴自己:「或許對方只是在忙他的事情,不用太著急啦!」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後,就更能專注於自己眼前應該做的事情,心也不會一直懸在半空中。

        最讓我眼睛一亮的是記者們有訪談到諮商工作者,諮商工作者提到其實更多來尋求協助的是加害者,我想會有這個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內心裡有許多矛盾吧!「我愛著她,卻又不想傷害她,但感覺我一直在做我不喜歡的事情,讓我覺得好痛苦…」私底下我也有詢問記者相關的事情,其實她和我們說有些加害者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他的愛,只好用這種激烈的方式去述說,也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他情感教育的課程,所以他也不懂可以怎麼協調這樣的不適感。其實這句話讓我心有戚戚焉,學校教育的確很少提及關於感情的事情,不過一直強調讀書真的有用嗎?是不是我們有好好教好,社會上其實就能減少更多情殺案件呢?

        可惜的是,社會對於加害者跟受害者都有很大的框架,對於加害者就不停地趕盡殺絕,就覺得他們不應該這麼做,只是重懲之下,真的能杜絕之後不會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嗎?這樣會不會有點像治標不治本的概念呢?受害者也很容易被貼上沒有去抵抗跟反應的標籤,但真的是沒有反抗嗎?事實卻與我們想像中大相逕庭,所以我們更應該去促進教育,讓每個人都能知道彼此的界線並尊重,我想,這樣才會讓社會上的案件能有效減少。

        這次的演講著實令我收益良多,讓我更清楚加害者跟被害者的心路歷程,也從諮商工作者的訪談中,了解我們現在缺少的是什麼。自己未來擔任專輔老師時,也會好好設計關於情感和性平的課程,讓孩子們都有自我保護跟警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