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
理工學院
材料科學系
小時候,我大多時候的時間都在埋怨,埋怨我的家庭經濟差,埋怨我的家庭暴力頻繁,埋怨社會的不公,直到長大後,看到各種社會事件,車禍意外、黑道討債、罹癌住院,生活中,只要過度悲傷或是愉悅的事情會登上媒體版面,我們所體會的經歷和接收的資訊,很大的原因取決於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也讓我感嘆我其實不是最不幸的,因為現實中,總是有人在經歷各種的不幸,。
這位講者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作為台北的市長,柯文哲,也許他的政治觀沒那麼令人認同,但此刻,他所帶來的人生經驗,卻教導我們看待事情的處世之道,生命的無常,往往就發生在我們周遭,有時候,一場快樂的旅遊,之後卻造就一場意外,給腦死所存活下來的病人帶人莫大的絕望,親人抱持博愛的精神,簽署器官捐贈,卻讓另一個器官衰竭的病人重獲新生,世間的成功與失敗究竟要如何去分辨呢?有時候,一個人的失敗有時候可能是造就另一個人的成功,就像器官捐贈一樣,用一個人的生命去換去另一個人的健康。
世界總是勸導我們,教導我們向善,要如何去做對的事情,但從沒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失敗,就像醫生在醫治病人時,若是一個病人已經知道救不活了,那要如何去應對呢?德雷莎病房,是臺大醫院死亡率最高的病房,最棘手的案例,都會被送往這邊,也因為知道來到這邊,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病人家屬在這層面的意識,也讓這邊的醫療糾紛機率很低,但是,各行各業,總是會遇到偏激的人,我們對別人好,別人不一定會對自己好,但大多數人受人之恩,會懂得惜福,我們應該把心力放在值得我們去付出的對象,而不是死咬自己不放的狗,不要失去生而為人的善良,失去作為醫生的初心,因為若醫生不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時,那就這個職業就失去意義了。
在看透生死後,會發現我們活在當下,遇到的種種事情,其實並沒有什麼是好爭辯的,世俗的成敗都是人生的一部份,何必如此在意,既然人都會經歷死亡,那麼死掉不是人生的目的,而人生只是一個過程 ,在過程當中我們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最困難的不是我們所面臨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而是在經歷挫折打擊之後,還能對人世抱有熱情,講者當醫生的時候,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治療病患,可以使用葉克膜取代心臟肺臟功能,進行血漿交換,使用呼吸器維持患者呼吸,使用洗腎機器,清除體內廢物,使用高靜脈營養液,維持生命的能量,在本質上的意義,就是說靠著醫療,就算心肝腎肺腸胃道都沒有還是能活著,但是靠著機器而活著真的算是活著嗎?生命的意義究竟為何呢?曾經的我,也以為盡力治療,就是對病人最好的救助,但是當治療的痛苦凌駕於死亡的恐懼,人們失去了尊嚴,卑微地苟存,或許已經不算活著了。
在醫療體系中,有時候,最難溝通的其實不是病人或是病人家屬,最難溝通的是病人的主治醫生,他們花費時間去治療,所以會將病人當作自己的職業成敗,講者在五十歲時領悟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只要盡力去做就好,醫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兩人互看都沒有講話,坐一陣子然後生死兩相安,再無遺憾,醫生不是神,沒辦法改變生老病死的規則,就像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一樣,但是他可以改變植物在春夏秋冬的樣貌,讓他更好看,就像醫生式的本分就是讓人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變得更好看,醫生如同生命花園的園丁,不能改變神所訂下的規則,那麼盡力去做自己的本分,不要留下遺憾。
這門講座,雖然都是以醫療體系為基礎去談論人生觀,但是把醫生遇到的病人的應對,抽換成常人所應對的挫折,其實也是適用的,也讓我更深層次的去反思人生的意義,柯文哲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去學習,就像他最後提到自己的人生態度,我們應當認真的去過每一天,快樂的去過每一天,如果很困難的話,我們也要裝的快樂的過每一天,因為何苦折磨自己又折磨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