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比賽

發佈日期:2021-12-16

張薰方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這本來是屬於課堂作業,透過簡報來簡單介紹自己,讓同學互相認識。在準備的過程中並無太大難題,因為剛好手邊有可用的素材,是關於休學的心境和文學的連結;至於口語表達方面,事先準備講稿,咬字發音則是平時有練習過,因此,總體而言,這項作業前後花費我不到一天的時間。一切都是這麼順利、自然,直到報告當天。

 

報告當天,縱然上台前有點小緊張,我仍不以為意,因為這是正常的現象,畢竟要在眾人前獨自講話,對於無受訓過的學生而言,絕對是一項挑戰。在萬事俱備的前提下,不論是簡報、講稿、自信心皆足,卻發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心理上的障礙。休學這段經歷乃至高中大部分時光,是我不願意也不想要回顧的,因為受成績所困的當下,外在已經麻木,內心也千瘡百孔,我花了好些心血拼湊完整,才得以活得像個真人。一直到最近,以為已成功地走出陰霾,現在有我所熱愛的文學、志趣相投的朋友、亮眼的學習成績,又有甚麼能困擾我的呢?恐懼,因未知而恐懼,恐懼再重回那段折磨,恐懼再次重蹈覆轍,恐懼再落入地獄的極深之淵。其實也不太意外,緊咬著牙才撐過的日子、瀕臨破碎的混亂思緒,怎堪一再翻閱?甚或開腸剖肚,血淋淋地掏出來給人們觀賞?箇中滋味無法話談,鯁在喉頭難以言述。由此可想,無法好好發揮的狀況下,整場報告是不完美的,顫抖的聲線和不合時宜停頓充斥其中,像是催命符一般提醒我不堪的過往。

 

一個禮拜後,老師希望我能參加比賽,他認為我有拿獎的潛力,但是再次向他人述說這段經驗實屬煎熬,同時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承受得住其他人的目光。我開始分析利弊,利在於也許這是一個完全脫離過往羈絆的契機,還能幫助到更多有相關境遇的可憐人,弊則是必須要將創口重新消毒包紮,需要承受刮骨療傷時的痛,卻沒有關雲長如昊天般的氣魄,看來肯定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對於這些破事的最佳解法是埋在心底,最好一路帶到棺材去,隨著一捧骨灰消散天地間;但是現在要將它提出來曝在陽光下,只能採迂迴戰術:重複練習。對朋友、家人、室友們輪番報告過,待字語能如流水般順勢迸出唇角,大致上便已完成。總歸是另一種麻痺的呈現,無可奈何的逃避,我心中也清楚這一切,儘管如此,我依然沒有想改變的念頭。

 

有趣的是,我拿了第二名,因為內心不是評鑑的項目,也無法衡量其等級、品質、優劣,但至少記錄下曾經掙扎過的我,如今光鮮亮麗的站在講台上,口沫橫飛地說著空洞的回憶,像是個真人模特,還是頂優質的那種;「假作真時真亦假」,虛虛實實,又如何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