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幼雯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數學對於許多小朋友而言,是一聽到就嚇得退避三舍的科目,數學著重理解,但要如何讓孩子「理解」數學,並且在過程中能「接受」數學,甚至對數學產生興趣,便是考驗教師如何引起學習動機的能力。
這場演講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第一是講師提到在課程中,需要用學生聽得懂的方式上課,而非補充華麗的延伸知識給學生,事先必須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為何,才能設計出適合此年齡階段的教案、課程,以及上課時所需的措辭,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真正的理解,而非單純的很會計算數字,當學生聽得懂老師上課的內容,自然會產生學習的動力,若是連老師的措辭都聽不懂,何談上數學課的興致。
第二是老師靈活運用實體的教具,讓學生能真正地看到數學,特別是對於國小低年級而言,視覺的學習非常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他們現階段尚未發展到抽象的概念,很多小朋友無法理解數學是因為他感受不到,而老師跳脫課本的文字,使用各種教具,像是積木,讓小朋友能透過動手操作,提起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幫助他們以視覺的方式去理解課程內容,老師還會透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去探討每一道題目是否有其他種解法,激發不同的思維,這種教學模式是我先前就讀國小未體驗過的,當時的國小老師總是只教我們一種標準答案,老師不斷地在黑板上書寫題目以及計算過程,而台下的小朋友則是負責將黑板上的內容抄在課本上,雖然我本身對於數學算是喜歡的,但這種古板的教學方式卻也同時扼殺了當時的思考,加上老師並未讓我們思考其他解法的可能性,雖結果也是理解了數學,但過程卻了無新意,讓我很是羨慕現在能被講師教到的小朋友們,也很欣慰現在數學課比起以往更生動活潑。
第三是講師發給我們每組一份積木,讓我們實際去操作體積的算法,並讓全部的學生去思考每題是否有不同的算法,還記得當下拿到積木時,是很感興趣的,以往的講座幾乎都是單方面的接受講師給的資訊,有時到後半段精神會相對不濟、彈性疲乏,但此場講座有設計讓我們動手實作的時間,透過親手操作,讓我更能體會小朋友為何更喜歡此種上課方式,比起聽老師在台上一直講述,不如讓小朋友實際操作,更加印象深刻,課堂也會更加生動有趣。
最後很感謝系上能請此位講師來與我們分享數學的講座,讓我見識到數學除了講授法,還有更活潑的實際操作授課方式,也使我深深體悟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從平面的課本跳脫到立體的教具,給小朋友更多思考的空間,用積木教具讓小朋友從「玩中學」,高度的學習動機,可以讓整體學習事半功倍,值得我們深深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