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高階論壇

發佈日期:2021-12-06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這學期開始因為有修獨立研究的課程,以及加入兒童程式設計的團隊,所以在研討會聽到這場論文發表的時候,就深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獲益良多。在歐陽誾老師仔細地介紹下,我了解到<國小學童參與親子配對程式設計之成效評估>這個講題,是在臺南市一所公立國小進行的研究。為了進行此研究,老師們利用學期末周末期間辦理一場為期兩個全天共計12小時的電腦科學營活動,以「Scratch程式語言學習」為主題。這樣的實驗設計巧思,更勾起了我大學以來數場營隊經驗的回憶。在研究中,實驗組進行親子共學程式設計,對照組進行個人程式設計學。這樣的實驗對照,可以讓我們很明顯地從解果了解到兩組在進行後的差異。
    此外,我認為歐陽誾老師的這份研究相當完整,研究架構與實驗教學的設計,都有許多能參考學習的地方。然而此研究以電腦科學營的活動進行實驗,由於參與者大多為自願,因此動機可能普遍較高或抱有預期心理參與實驗。儘管如此,我仍認為此研究十分有意義,因為程式教育的推動不僅需要學校及老師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認同與參與。而此親子配對程式設計可以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學習的內容,也了解程式教育的目的。因此較年長的家長也能藉此熟悉科技的新趨勢,避免與時代脫節,與學生在科技上有更多討論的參與。甚至若老師有將議題融入教學活動中,也能將更多相關的素養藉由孩子,推廣向身邊的家人朋友,乃至於整個社會。
    還記得剛上大學回家時,長輩們總會圍著我問一些3C產品的使用問題,或許是舟車勞頓的關係,當時我總會以一種很不耐煩的口氣回應。例如奶奶只是因為手機常跳出廣告,就會很緊張的問要怎麼處理。但後來仔細站在長輩們的立場同理,就能發現長輩們其實也在努力適應著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因此我們更應該站在協助者的腳色。這樣的發現也與研究者的親子配對程式設計相呼應,且深入反思。身處數位輝煌與成長階段過渡期的我們,既要學習如何搭建學習的橋樑給長輩,也要思考如何利用下一代數位原住民的特性,給予他們能夠透過親子共學,有更多助於學習和情感連結的互動。
    最後我認為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信度和效度,歐陽誾老師的研究架構是一個很棒的學習典範。再參考老師的論文內容後,我學會要如何設計我的研究方法,在兼顧研究目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繁瑣的實驗過程,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後來聆聽完講座後,我也將我目前的論文拿出來再次檢視,甚至借閱了更多學長姊的優秀範本,在合作學習團體的活動上,與身邊的同儕一起反思要如何精進我們的論文,見賢而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