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21年會暨線上研討會壁報論文發表心得

110(1)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及發表-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21年會暨線上研討會壁報論文發表心得
發佈日期:2021-11-28

蘇沂萱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21年會暨線上研討會壁報論文發表心得

這學期的最後一次壁報論文發表是台灣輔諮學會研討會的發表,主題是目睹自殺事件後的調適歷程,注意到近年來國人自殺比例逐漸上升,加上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國人心理健康問題,但除了自殺或自殺未遂者需要被照顧,還有一群目睹自殺過程的人也需要被留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目睹自殺過程,當下所受到的衝擊難以言喻,也有可能在未來造成創傷目睹者身心狀況出現問題,所以我將研究焦點放在這群創傷目睹者身上,藉由此研究深入了解在目賭自殺事件後心路歷程及自我調適歷程。

和老師討論過後老師認為這是個值得發人省思的主題,但特別注意的是在訪談的時候要時時刻刻注意研究受訪者的身心狀況,所以在訪談前要先有危機處理的概念及想法,所以在撰寫研究時我也有回過頭來補充相關的能力。

研究發現有以下結果:1.研究受訪者的心情由震驚-自責-難過-憤怒。一連串的心情變化都與研究受訪者內心相互影響,頻頻惡夢也對身心也造成極大壓力,加上研究受訪者與自殺者親密程度高,因此除了震驚外也時常自責為什麼自己沒有辦法提前預防,事發過後更不知如何面對他人眼光。2.研究受訪者除了心情的影響以外,對事物也失去熱情、自我價值低落等。創傷事件的突如其來,使得研究受訪者在事發過後對於未來感到害怕,原先有熱忱的事物也失去興趣,而強烈愧疚與自我譴責則造成研究受訪者自我價值低落。3.研究受訪者的憤怒心情讓自己感到矛盾。一方面對於憤怒感到無能為力,一方面則是還在哀悼過程中尚未走出,同時對於關係親密的自殺者擁有多種複雜情緒,讓研究受訪者感到不安也難以調適。4意識到死亡和自己如此零距離,對死亡想法之改變。研究受訪者在事件發生後開始對於生命抱持消極態度,也會經常陷入深度憂鬱中,甚至出現輕生念頭。4.有專業協助進入後,研究受訪者身心狀況獲得改善。研究受訪者試圖尋求專業協助,發現在專業協助之後改善研究受訪者之失興趣感、低自我價值等情形,也較少出現輕生之念頭,可見專業協助介入之重要性,研究受訪者也提到在初次晤談時有注意到自己被輔導中心列入關懷名單,此舉讓研究受訪者感受到被重視,也因此對諮商師增加了信任感,促進諮商關係。

在訪談完之後,我認為當校內輔導中心或相關單位接收到學生自殺的通報時,同時可以留心是否有創傷事件目睹者,必要時給予專業協助,也協助目睹者能夠自我調適身心狀態。

這次訪談對我來說特別有收穫的地方是研究受訪者給我的回饋,他提到好像自己從來就沒有被這樣關注著,多虧有這樣的研究,才有人去詢問他的感受,這讓他很是欣慰,因為從事發過後,自己也時常吃不下睡不好,滿腦子都是當時的畫面,但身旁的人也只會說很謝謝他,很少有人過問他到底過得好不好。我才知道原來自己一個小小的研究也可以對研究受訪者起如此之大的作用,同時也療癒到他,這也讓我感到很溫暖,覺得自己做對一樣,這是這次研究中我很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