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幼雯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遠距教學的起源是函授課程,也就是以郵件寄送教學材料的方式,至今依舊蔚為風潮,舉凡護理師、藥師等各種執照到高普考,許多補習班都有推出函授課程,從以往的可重複觀看的DVD函授到後來的線上函授課程,都是遠距教學的一種。講師提到研究中數據顯示,大學生跟研究生比起來,研究生會比較喜歡遠距教學,而在研究生裡,在職生更喜歡遠距教學,可能是在職生因工作因素,遠距教學相對方便,而遺憾的是因遠距教學是面對機器的顯示螢幕,感受不到彼此真實的情緒、感情,與實體課程的互動明顯有不同的氛圍。
講座期間播放的YouTube影片(各種同學),內容呈現了線上遠距教學中同學的各種樣貌,自從今年五月疫情爆發,開始遠距上課後,再來看這個影片覺得深有同感,遠距教學之於學生,方便性確實提高許多,像是少去了通勤、梳妝打扮的時間,甚至穿著睡衣,就可以坐在電腦面前上課了,但之於某些老師或同學不一定更為方便,像是不善於操作電子設備、缺乏電子設備的人,在遠距教學的吸收效果就會更有限,而專注度較低的學生也容易在自由度高的遠距課程上分心,導致學習成效打折。
課程設計要素包含了第一是課程活動,如學習體驗、學習任務、遊戲化,第二是課程評量,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評量尺,第三是課程目標,也就是課程結束後,學生達到的目標,第四是學習策略,包含了講述法、提問法、小組討論法、腦力激盪法、學習共同體……等等諸多種方式。呈上的課程設計要素,講師提及的重理解課程設計的UbD三階段,階段一為預期的學習結果,也就是學習目標,包含了學生透過這個課程能夠理解什麼,階段二是評量的證據,包含實作任務以及其他證據,階段三為學習計畫,包含學習活動,而在泰勒理論則認為目標的陳述(課程目標)、經驗的選擇(學習策略)、經驗的組織(學習活動)、評鑑(學習評量)同樣重要,無特別區分先後順序,我個人是偏向支持泰勒理論,在教案的撰寫上,四個課程設計要素是環環相扣的,須盡力兼顧。
最後整理一下遠距教學的優缺點分析,優點是能省去通勤的時間、梳妝打扮的心思,便利性增加,不需到實體教室上課,降低群聚的風險,缺點是長時間看電腦或手機螢幕,容易造成眼睛近視度數增加,以及教師唱獨角戲的單向教學,可能會讓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分心,專注度下降,教師則需要花更多心思設計適合遠距教學的課程,因為無趣的教學會使整體教學品質跟著下降,遠距教學的利與弊在疫情之下,浮出檯面,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也感謝學校的數位影音組邀請到講師為我們解析此主題,身為教育系的學生感到獲益良多,未來若有需要實施遠距教學即能加以應用,此場講座給予我許多思考的點,我認為即便未來疫情趨緩,各校回復實體上課,遠距教學也是成長的趨勢,需要於現今提早琢磨、學習,期望往日能成為教學上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