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照顧自己-防疫期間的自我照顧

發佈日期:2021-08-24

蘇沂萱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講師一開始先帶著我們思考疫情前後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哪些不同,除了心境上每天越來越緊張焦慮以外,不難發現其實不管是哪個角色,在疫情期間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生活上的改變,例如學生不需要每天通勤去學校上課、家庭主婦(夫)變成要料理一家老小的三餐點心,自由業工作者可能短暫失去了收入來源等等,在第一個星期,大家都很難去適應這些所謂的「劇變」,第二個星期才開始慢慢接受這樣的現況。講師很坦然地告訴我們,即便自己身為心理師,自己的心境也如同一般人一樣起初很難以接受疫情的到來,是慢慢到後來才開始逐漸接受這些情緒與改變,是呀,心理師也是人、醫生也是人,大家都在這樣搖晃多變的洪流中且走且行,努力地想要在生活中找到適當的平衡。

接著講師介紹了腦筋急轉彎這部電影,印象中我是在高中的時候看的,我們都只想要生命中有快樂這個樂樂情緒,不想要哭泣悲傷、憤怒等負向情緒,但這樣真的是健康的嗎?並不是這樣,每個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情緒可能都蘊含著某種期待,因此講師引導我們去反思自己心裡所在意的到底是什麼,好好的想一想困擾到底是什麼?何時會發生這個困擾?在什麼樣的特定情境下會出現這個困擾?多久會出現一次這樣的困擾?我想我最在意的應該是經濟來源及身體健康,一開始想的時候還有一點煩躁,會覺得我已經每天都在糾結自己的困擾了,為什麼還要讓我們反覆思考呢?但接下來講師帶著我們做另外一種思考,同樣的困擾,但換個角度想,什麼時候不會發生?當我不被這件困擾打擾的時候,我會有什麼不同?我發現在不同模式的思考過後,心中的那份煩悶好像也稍微減緩了一點,這是我覺得滿有趣的地方,後來才意識到這也許是正念的一種,就好比同一個形體會有不同的角度,事情也是同樣的,它會有多個不同的面向,而我們決定要從哪個角度切入決定了我們將看見什麼結果,我們的眼光會覺得我們看待事情的態度,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我們的快樂有五成是由基因決定,另外四成則是操之在己,也就是剛才所說的我們決定如何看待事情,而剩下的一成則是命運,因此我們其實是可以掌握四成的快樂,練習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當現在我因為疫情而失去收入,我確實很緊張也很焦慮,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會感到無力也感到憤怒,但有一天起床後我突然發現,之前暑假都忙碌於工作的我,現在好像獲得了什麼財寶一樣,我有好長好長的假期可以好好放鬆、調整緊蹦的自己,那我怎麼不好好把握呢!從那之後我不再那麼的負面,甚至對這天上掉下來的驚喜感到那樣一些愉快,我想者有一部分也可以歸因於我選擇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困擾,所以我現在心情比最初還要好一點。

整場演講聽下來,我很喜歡講師所營造的氛圍,因為她的聲音起伏給我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讓我也確實在這場講座中達到放鬆身心靈的效果,除了學到照顧自己的技巧以外,也得到了一些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