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紓壓,從「心」開始~父母的情緒及壓力管理

【校友中心】110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情緒紓壓,從「心」開始~父母的情緒及壓力管理
發佈日期:2021-08-24

楊沂萱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今天也是聽張老師心理學苑的公益講座,邀請到張瓊芳心理諮商師來和我們談父母的情緒及壓力管理,我很喜歡講師在最初和我們像朋友一樣介紹自己的生平,講師並不是一路順遂的人生勝利組,熱愛舉重的她至今仍然追求著自己的愛好,甚至在長大後被診斷出ADD,小時曾被老師形容為「撿角」,但講師提到其實一路以來遇到很多很幫助自己的老師或是大人,才讓自己有現在這番成就,所以今天才想要藉由這場講座,讓在場的父母都能有機會好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情緒有兩種,第一種是與生俱來的,例如生氣、傷心難過,從我們一出生就本能會做的事,就像小嬰兒來到世界上第一件事就是哭鬧一樣,但既然是與生俱來的,那為什麼我們越長越大雀躍不被允許有這些情緒呢?因為我們社會環境大部分只允許我們出現樂觀、開心等正向情緒,我很喜歡講師拋出的這個觀點,它也真的讓我開始思考到底我們的社會環境影響自己什麼?第二種是後天學習的,例如會害羞、會彆扭。接著講到情緒排解的方式,講師提到,我們平常怎麼處理情緒,就會影響我們怎麼教導自己的兒女。忍耐和壓抑是一樣的事情嗎?我們總說忍耐是種美德,對於自己想對孩子發脾氣的心情,我們是應該要忍耐還是就肆無忌憚地罵出來呢?講師建議我們忍耐,讓我們忍耐自己的情緒,克制想要破口大罵的心情,但不是壓抑,此時所謂的忍耐,是站在大局思考此時此刻該如何處理情緒比較好,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會傾向發脾氣,因為對別人發脾氣很痛快也很簡單,但卻無法真正紓解我們的負向情緒,因為我們會想要讓孩子負責自己的情緒,例如有位家長想要讓孩子成績變好,但這位家長卻不願接受孩子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的這件事,會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而渾然不自覺,因此當孩子無法滿足自己的期望時,自己選擇對孩子發脾氣。

我很喜歡今天的講師,喜歡她的談吐幽默及接地氣,講師分享了好多好多的現實生活中的經驗,有許多都伴隨著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在螢幕前真的感到很精采也很驚喜,原來這件事也可以這樣想,原來這個想法會造成這樣的影響,例如我很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講師提到那種越早和孩子說什麼要把孩子丟到孤兒院的小孩,小孩就會在越小的時候了解到原來家長的話不可信,所以長大也就會不願意聽話,聽到這邊我感到很驚訝,原來家長用來嚇唬小孩的話語,會對孩子年幼的心靈造成如此的影響,也會讓孩子在小時候就了解到原來情緒可以拿來控制一個人,而且真的有效。而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有它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尤其是越容易的事情,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越大,我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警惕,希望未來我再選擇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時,會做出慎重的選擇,也讓自己為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