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容許我悲傷-如何和兒童談失落

發佈日期:2021-07-22

蘇沂萱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大三下學期上了失落與哀傷這門課,印象中在課堂上我們看了九二一災情的紀錄片,其中有一對姊妹花,父母被埋在瓦礫中遲遲無法被找到,那時候對我很衝擊,心中一直在思考,他們的心情是什麼?他們可以怎麼做?他們需要什麼幫助?在華人社會中,死亡一直是我們閉口不談的話題,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民間傳統習俗就有不讓年紀太小的孩子參與喪禮的習慣,這次演講的主題主要就是讓大家瞭解可以如何和小孩談到死亡,要以怎麼樣的心情,其中要如何照顧到孩子的感受等,這樣未來如果孩子突然面對死亡的衝擊,也會比較有準備。

        講師提到一些還蠻重要的觀點,例如以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取代恐懼,還有打破不談死亡的觀念,很多時候大人不去談死亡正是因為就連大人自己也不知道從何說起,或甚至大人本身對於死亡的概念是模糊的,雖然家庭沒有談過死亡,但是孩子卻可以從大人、家長的態度中得知好像有個東西很可怕,但是孩子自己卻不知道那是什麼,進而也會造成孩子對於死亡的恐懼,因此建立健康的死亡關是非常重要的。當死亡發生的時候,無論年紀大小對於孩子心理和生理上都會有反應,心理上的反應不像外傷那樣顯而易見,有時孩子會透過憂鬱、憤怒;尿床等等的行為來間接告訴大人我不好、請幫助我,所以如何覺察到孩子的需要是身為大人或家長需要具備的能力。那大人呢?大人也許自認為自己掩飾或處理得很好,但孩子其實都會感受到,若這些情緒風暴沒有被好好妥善處理,那就很有可能會一直存放在孩子的心中,甚至有可能變成一種心理創傷,一生影響著孩子。

        和孩子談論死亡之前有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大人要知道這是需要花一段時間的,因此帶著開放、接納並抱持興趣的態度來和孩子談,也不需要要求或責備孩子立即產生轉變,更需要的是多花些時間陪伴,而和孩子談完之後,大人也需要安排時間讓自己沉澱、和自己獨處。接納孩子的憤怒或其他負向情緒、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而每隔孩子面對重大創傷的處理方式及所需時間都不同,也正因為孩子無法用言語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需要大人敏感且主動地進入孩子,並且耐心細心地和孩子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孩子也才會更安心。

        對於大人來說重要的事,自己要先能夠安定下來,同樣地不需要強迫自己要很堅強、自己要很快再站起來,大人也需要時間經歷失落經歷哀傷,所以大人也不要急,先處理好自己,才會有力量處理孩子。聽完演講之後我對於兒童失落有更多的了解,講師在最後也稍微介紹了遊戲治療運用於這類型兒童的用法,該如何準備媒材、準備哪些玩具等,這是我有興趣的主題,所以很慶幸自己能夠參與這場演講,得到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