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學習、學習樂觀

發佈日期:2021-04-30

蘇沂萱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這次所參加的是由系上連教授所主辦的一系列工作坊中其中一場,主題是「樂觀學習、學習樂觀」,特別邀請到台南護專教心理學的顏姿吟顏老師來為我們上課,顏老師幽默風趣,一開始就先以自己的經驗帶入樂觀這個人生態度,老師分享自己曾經無端被罵到狗血淋頭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那些話語仍歷歷在目,那麼老師是如何轉念,並且在未來回憶起這些事情的時候能夠如此正向的傳達我們一些人生態度呢?

        老師首先先教我們情緒的概念,情緒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過去包含透過感恩和寬恕,將過去的情緒帶入幸福感和滿意的境界;現在包含愉快的感覺若能長時間持續則能享受內心喜悅和滿足的福樂經驗;未來則是個體對未來抱持希望和樂觀,才有信心面對挑戰境界,先讓我們有個概念之後在後來的舉例也就比較能夠讓人理解。而人為什麼會有無助感呢?人並非一出生下來就那樣悲觀,老師提到悲觀與無助感是經由學習而來的,如同巴夫洛夫那隻狗習得無助之後便開始毫無作為了,而除了學習以外,還有很大一個特點是「反芻思考」,反芻思考是指個體把事情翻來覆去地仔細思考,把思想拿出來反覆咀嚼、分析事情為什麼會這樣,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行為,讓我們腦海中不斷出現那些可能無以改變的事實或是一在浮現那些負面的自我驗證,久而久之不只腦中出現這些負面的想法,漸漸地連行為也都呈現較無所作為,也不願意去嘗試新的挑戰,因為腦海中己應預設出一定會失敗的想法,自然也就不願意再去做嘗試。老師提到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重點:想久不等於想通了,且反芻思考會讓各體過於沉溺在消極的思想中,並且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憂鬱、悲傷。

        後半部老師讓我們進行一個測驗,目的是為了快速檢測自己是屬於樂觀的個性還是悲觀的個性,測驗題幹主要是依據個人平常如何看待事情,測驗結果有三個特性,三個特性排列組合出自己平常看待事件的習慣,分為永久性、普遍性、個別性。以負面事件舉例,永久性是認為事情往往會這樣發生,沒有別的可能,例如節食永遠都無效;普遍性則是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例如所有的老師都像數學老師一樣不喜歡我;個別性則是習慣內在歸因,因此會出現一些自卑的想法,例如我很笨。老師用了一些簡單的例子教我們更認識這三個特性,也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三點調整自己對事件的看法,讓自己可以變得樂觀一點。

        一整天的課程下來發現自己應該屬於很悲觀的人,但是這堂課我上得很開心,因為我不只更了解我自己,更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可以改變這些想法的,所以我未來在遇到事情時可能試著去改變自己思考的方式,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