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就業實習心得分享

發佈日期:2020-12-11

黃麗文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109(1)就業實習心得分享

       在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學習的前三年,是以理論課程為基礎,比較侷限於模擬諮商的情境;加上兩堂實務課程,分別是個別諮商實務與團體輔導實務課,開始練習接個案運用所學。然而,大四的實習課程中,是實際到相關的場域實習,是把理論結合實務大整合的重要學習。給自己的目標是在實習中多跟老師學習,能運用專業助人的技能,增強自我的諮商態度及技巧,以及培養呈上和中啟下的合作能力。參與就業實習的單位是位於台南市北區立人國小學的輔導事。實習期間自109年9月14日起至110年1月8日止,實習時數至少100小時。其中至少須有30小時為當事人提供直接服務。直接服務內容包括個別輔導或諮商(至少10人次)、團體輔導(至少一個團體6小時以上)、測驗施測及解釋、諮詢服務、班級輔導活動、家庭訪視、教育訓練等。以下分成班級輔導、個別諮商及團體輔導三部分逐一說明。

       在班級輔導的學習中,經歷了一年級、二年級個七班,一共十四班的練習。觀摩專輔老師上一、二年級的第一個班級,而後我和夥伴分別上一、二年級的三個班級,實際自己站在講台上課共有六堂。第一次上課前,心想一次可以看到一大群可愛的小孩,內心感到非常興奮期待。但實際上課後發現,因抓不到一年級小孩跳針的頻率,而在課堂中感到陌生,不忍心打斷滔滔不絕的同學,同時要顧及上課節奏和時間掌握,兩邊的抉擇會需要當下靈機的反應力。課後跟老師請教小一同學的發言情況,才知道原來有時為了顧及全班整體的狀況,原來對同學的不回應,也是一種回應。之後的幾次上課,漸漸掌握到上課的節奏。想不到一年級的課結束,進入到二年級的班級,上課的狀態相較一年級有很大的落差。班級的氣氛非常鮮明,同學的個性加上班導經營下,使班級間的風格有著天壤之別。上課前先觀察班級的狀況,了解班上同學的性格,在上課時適時調整自己的聲量、熱情度、回應方式等等,皆有助於讓同學更投入課堂中的學習。

       在個別諮商中,接了兩位個案。第一個個案進行了十次完整的晤談,第二個則進行了兩次,主要是初步了解個案的狀況,介於一級輔導後篩選出的個案,評估是否需要進入二級輔導。在第一個個案中,我體會到Rogers說到跟個案同步的諮商關係是格外的奇妙,同時又是多麽的重要。個案的狀態和情緒,以及諮商師的狀態和情緒,輾轉巧妙地影響彼此,因此諮商師的同理心、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積極關懷,顯得在非常關鍵。記得有次晤談結束,腦中一直冒出前一天晚上所讀的諮商理論,晤談的同時能一邊體會諮商學派中的概念,感受到理論和實務上融合地密不可分,這是以往沒有的經驗。在第二個個案的晤談中,心中時常在想個案前後話語邏輯上矛盾的地方,察覺到要以純淨的心來同理個案的主觀世界,是我需要加強的諮商態度,在與專輔老師督導後,發現老師時常會以客觀的方式,給予個案可能是如何的猜想,再由往後的晤談一步步釐清,而我以少少幾次的晤談,較主觀的去評斷個案的狀況,期許在以後的諮商歷程中時常提醒自己。

       團體輔導帶領了四位五年級的成員,進行人際關係的主題,一共進行八次的團體。從個宣傳招募成員就是一大考驗,招生不理想而有幾位成員是老師推薦參加,非自願參與的情形在初期團體時,常會聽到成員說好無聊,起出有些擔心,之後觀察他們內心其實是投入在其中的,也很享受認識新朋友,因此不影響團體的動力,而我身為領導著時,也不會因此感到失望。學習到要感受成員的內心,並感受成員裡外表達不一致的原因。在團體中期,成員彼此熟習後,開始會在團體進行時互相戳其他成員,導致團體節奏時常被打斷,要管秩序的狀況下,原先要進行活動的時間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考驗領導者的能否運用巧妙的方式使成員投入活動,發現在當次團體開始前,跟成員有小約定是很好的方式,例如:活動範圍的限制、給成員倒數30秒的時間扭動等等,能讓成員們在團體規範中,同時發洩一下他們想扭動的需求,而之後的活動得以更加投入其中。每個成員的個性和人際情況大不相同,看到成員們能熱烈的參與討論,互相回應其他成員的發言,在此時此刻感受到整個團體的凝聚力,也感受到團體輔導和個別晤談最大的差異是,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專注在同一件事情時所散發出的力量。

       最後總結發現,能有督導前前後後的指導,不論對於班級同學、個案、團體成員的最大福祉的考量下,皆是如此的必要。而我在實習中最關鍵的成長時刻,正是在督導後覺察到自己需加強並改進之處,或是有哪些值得繼續保持的優點。經歷了一學期的實習,期許自己在未來的職涯道路上,能不忘實習給我的深刻學習,把好的態度與方法,運用在助人的專業,以精確的幫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