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然可以這樣紙(子)箱劇場

發佈日期:2020-05-20

侯瀞婷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從進入到大學以來,一直都在不斷的學習著「南大戲劇系」對於「戲劇」與「教育」結合的獨有專業理論與技能,還有實作的操作方式,但不可否認,當我們在做製作時,大多都還是會選擇以偏向大人關切的主題來下去做劇本的選擇或創作,並且再更進一步發想,最後做呈現,實際上有將「戲劇」帶入到「教育」當中的部分,可能就只能透過一些系上安排的課程,像是「創造性戲劇」、「教育戲劇」等等來去設計教案,再帶入到學校當中,引導孩子們去思考,跟透過「戲劇引導」的方式去做開發,但以實際演出一個製作的面向來說,系上確實探討的議題相對少針對「青少年」或是「兒童」,所以學生對於這方面所接觸的資料或訊息就會比較缺乏,然而這次透過了這學期課程的安排,引發了同學們私下對於這個「戲劇」所可以應用到的面向的感到好奇,並主動組織了讀書會,更進一步地去蒐集許多關於議題涉及「青少年或是兒童」的劇場資料,引領我們去探討許多不同關乎青少年或是兒童的劇本會是如何創作,而透過劇場呈現的話重要的元素有哪些。

  而在這學期在讀書會當中,我們也配合課堂的授課內容,安排了時間,共同閱讀來自國外與台灣對於青少年與兒童的相關劇本創作,並且嘗試利用老師所提供的劇本分析方式來進一步的解構,進一步的去探討劇作家在創作劇本的背後所要傳達的思維是什麼?有沒有可能延伸出更多議題?而在此同時,也問著自己,每個劇本都是好的劇本嗎?它被出版了,或是得獎了,就都完美無瑕嗎?有沒有可能在劇本當中,其實正時不時的向著觀眾流露出錯誤的訊息,或是教導著錯誤的觀念,畢竟他們鎖定的觀眾群都是「兒童」或是「青少年」,從這之中也可以發現,許多人可能都會輕忽掉你傳遞的對象是「兒童」或是「青少年」這件事,在創作上就沒有那麼細緻或是小心,但這其實往往犯下在針對這樣的觀眾群時才是最大的致命傷,正就是因為觀眾群是「兒童」或是「青少年」,它才更需要被小心處理,像是在這次閱讀的資料當中,有一部名叫「輕輕公主」的劇本,以大致上來說這部劇本是想要傳達「愛」這件事情其實是相當有力量的,它可以克服著任何的困難,但殊不知在劇情的設定當中,它表達「愛」的方式,是透過親情來去綑綁住自己愛的人,或是表達出愛一個人,是可以願意為對方做任何犧牲的,甚至到死也在所不惜,以大人的視角來看,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但如果換成孩子呢?他們會接受到的訊息會是什麼?如果愛一個人就真的需要做到為對方去死嗎?有許多內藏在劇本當中所造成的隱憂都是有可能會深入孩子心中的,我想這應該不會是家長帶著孩子進入到劇場當中所想要讓他們學習到的吧!這也是我正說明著為什麼對孩子所創作的劇本更需要被細緻跟細心的創作,因為孩子們其實都還不一定有辨別的能力,所以劇作家所傳遞出的任何訊息都是需要被細心挑選過的,在這整學期的訓練以來,看了很多國外與台灣的資料,不難發現在風格創作與議題的討論上有很大的差異,國外的劇本可能都會從劇情當中去展現出它想要表達的主題,但並不會有直接的說教意味,或是傳遞著劇作家對於議題所站某一個立場給你,相對來說看完劇本,討論空間會大許多,而台灣的劇本創作,大多都會落入俗套,說教意味濃厚,感覺是娛樂性質居多。

  最後在這次我們先利用的「紙箱劇場」的方式來去實際應用我們所學,改編一個繪本,並顛覆以往大家熟悉的表演方式來做一個總結,在這方面也會希望未來能透過這些學習,也創作出可以引發思考的劇本,或是帶著中西方劇場的優點去為青少年或是兒童做一個創作,讓大家發現「劇然可以這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