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學 林妤謙

發佈日期:2020-01-07

林妤謙

環境與生態學院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電路

這學期是我第二次參加高教深耕的計畫,我順利的以「第一代大學生」的資格,申請到電路學的課業增能輔導。

電路在我們系上是必修課,在榮譽校區,時間是星期二下午的一點到四點,因為我早上還有府城校區的通識課,因此下課總是匆匆忙忙回住的地方收收一收、買個飯就要去上課了。

我們的電路老師剛好是我我們的班級導師,因此相較於其他科目,電路學算是我們比較放鬆的學科。而且電路學是我們大二系上必選修課程中,唯一用中文課本授課的科目,因此就算上課聽不懂,或者跟不上進度的,都可以用課堂與課堂中間的休息時間自己補強,或者問問班上同學、或者問老師問題。而老師上課方式基本上是以課本為主,PPT也是跟著課本的內容而調整的,在進入一個新觀念時,會先帶一便範例,然後把例題留給我們做。

舉例來說,當剛上到課希何夫定理時,老師會先把希何夫定理的觀念與應用通通都講過一次,然後帶入範例,實際在黑板上寫一遍給我們看,在確認大家都沒有問題後,會把每一小單元後面的例題留給我們做,以學生自願的方式搶答,而願意回答的同學會到黑板上,把他的計算過程寫出來,呈現給全班同學看,而由老師最後帶全班同學看過一次,確認沒有錯誤,則該自願的同學可享有加分的小優惠。由於有這個小規則,所以學習比較快的同學,通常會利用中間下課的時間,先預習等一下上課會教的單元,才可以在老師問『有沒有人要自願寫例題』時,可以直接舉手上台寫。我覺得這種方式,是可以縮短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也讓電路學上課的過程中,不是單方面授課,而是有雙方的交流。老師可以利用同學上台書寫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有交流,問問平時生活中的狀況,或是回答學生上課中不會的問題,而學生為了自己權利而用功,畢竟其他人加分,就等於自己扣分。

在每一個大章節教完後,老師會勾一些課本後面的練習題當作作業留給我們寫,而在向堂上課時交給助教改,因此也不會說一整週都沒讀到書,而把上堂課的東西都忘光光的地步。

而我的電路學成績還算理想,不到要補考的程度,而且上課所教的觀念,我會要求自己在下課前就要理解清楚,不要一拖再拖,直到要期中期末或是小考時,才來臨時抱佛腳,那對於學習效益上來說,著實幫助不大。

 我們電路學的助教是我們碩班學姊,都會在下課後過來我們教室,讓我們問問題,或是星期三的實驗結束後也會給我們問問題,透過問問題的方式與時間,能增加我們與學長姐之間的交流,一起解題的畫面也很溫馨。班上同學也會拿一些電路的題目來問我,都讓我有更多學習機會。